第三届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圆桌论坛举行

10月13日,“第三届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圆桌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同时发布了《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分析(2017)》。【详细】

动态

更多 >>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嘉宾发言

李俊生:保险业对实体经济与民生保障体系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保险业对实体经济与民生保障体系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保险业姓保发展理念也得到了彰显。保险业经营效益明显提升,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姚庆海:要将科技成果应用到风险管理上来       保险业一定要用科技武装起来,一定要将科技成果应用到风险管理上来。风险管理需要科技支撑,如果不建立风险管理的数据标准、数据库和数据模型,保险业就将停留在定性分析的水平,要加快推进大数据科学的定量分析在保险业的运用。
赵健:衡量保险姓保的根本标准是保险保障       市场的变化离不开各保险公司的努力和变革,险企在发展过程中,也应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保险姓保的衡量标准,衡量保险姓保的根本标准是保险保障,而不是保费规模。
王和:保险业需要呼唤社会性的回归       就保险而言,市场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社会性同样是它的根本属性。保险业需要呼唤社会性的回归,要“明社会性之德”,这是我们发展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李晓林:风险管理成高维时代社会运行管理的主要逻辑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当今世界可供决策的维度急速提升,因而也带来了风险的高维化,经济社会由此将真正进入高维时代,数据时代的新技术发展正使社会进入风险高维化时代。风险管理必然成为高维时代社会运行管理的主要逻辑。
王稳:消费者是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尽管保险业的规模在过去5年有了翻倍的增长,但在事关保险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诸多方面仍有缺陷,如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与保费数量的增长还不匹配,保险产品的供给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等。
王绪瑾:把握中国保险业发展机遇,实现保险服务化       如何把握中国保险业发展机遇?概括而言,我的建议是:公司治理完善化,保险意识整体化,条款费率市场化,营销渠道多元化,产业结构优质化,保险人才专业化,行业自律常规化,保险投资灵活化,社保商保互补化,保险产品服务化。
于文博:为保险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升体验度       中国保险业进入2.0时代,我一直在思考,渠道到底怎样升级,产品到底怎样升级,服务到底怎样升级?保险岛要成为一个开放的孵化平台,嫁接所有为这个行业服务的各方机构,为这个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升体验度。
黄雄飞:专业化农险是农险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条件       2016年开始,我们公司痛下决心,专注主业,把车险业务全部停掉,整个公司所有的能力资源都专心于做农险。现在,安信农险在力推上海所有的水稻、麦子、油菜、奶牛等农产品的全覆盖保险产品,已实现的风险管理金额达到了200个亿,占到整个上海农业总产值的70%,这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应该是列在首位的。
闵卫东:做精风险管理本业 提升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充分发挥保险业在经济补偿、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这是保险业的本真所在,也是保险业的责任与担当,重在精准施策、精耕细作。
郜延华:中小险企要苦练内功,进行差异化发展       通过市场环境分析能够得出一个结论,随着经济转型,以往的高速增长已不复存在,消费升级深化,传统保险已没有优势。对于中小公司来讲,应该抛弃幻想,在竞争比较激烈、整体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只有苦练内功,自己创造生存机会,进行差异化发展。
康国君:保险价值链不会因为技术的介入而被打断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谁都不能忽视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提高。但科技创新不能代替企业宗旨。我们不能忘记初心。科技创新仅仅是工具,不是宗旨,不是我们做公司的目的。我们的保险价值链,不会因为技术的介入而被打断。
任赓:银行日益重视保险产品销售       如果现在还说银行保险没有价值,那么,就是说银行销售保障型产品的动能是不够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红利出台,特别是今年以来银行利润增速下滑,已经让各家银行日益重视保险产品销售了。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