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防范金融诈骗

【深读】防范金融诈骗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9-26 08:05

编者按:

在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防范金融诈骗宣传教育备受重视。金融机构要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杜绝侥幸心理、赌博心态。

电信诈骗套路多 年轻人切莫“孤注一掷”

□记者 仇兆燕

怀揣快速致富的梦想出国淘金,却被迫沦为电信诈骗链条上的“螺丝钉”,近日上映的电影《孤注一掷》引发社会热议。这部取材于上万起真实电信诈骗案例的电影不仅曝光了境外电信诈骗产业链内幕,展现受害人及家属的惨痛经历,同时也揭示了当前电信诈骗的新趋势——新型诈骗层出不穷,青少年是“重灾区”。

在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多家金融机构强调,电信诈骗面前没有所谓的“免疫人群”,年轻人之所以被盯上,是由于其面临着多重诱惑和压力,同时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和求助渠道。

年轻人成为被骗“重灾区”

在某985高校就读的大三学生小杨热爱追星,在某购物平台的一家小店购买了自己喜欢的“爱豆”(指偶像)周边。收货后不久,小杨收到自称平台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核对”了小杨的电话号码、收货地址后,又称小杨的该笔订单付款方式有异常,需要进行一番操作后才能避免银行卡后续被误扣款。小杨跟着对方的“隔空指令”一步步进行了输入个人信息、绑定银行卡、输入验证码等操作,直到页面来到了网络贷款页面时小杨才幡然醒悟,但卡里积攒的3万元奖学金已随着骗子的电话一起“不翼而飞”。

小杨的经历绝非少数。据建设银行个人金融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相关人士介绍,当前典型电信诈骗形式共有7种,分别是“共享屏幕”新型诈骗、“AI换脸”诈骗、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修复征信骗局、账户租售“骗局”、“以房养老”陷阱、“养老投资理财”陷阱。这些骗局中,很多种类重点针对年轻人。

“账户租售‘骗局’中,不法中介利用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在校学生的获利心理,通过收购闲置银行卡等行为,诱导消费者将个人名下的银行账户出租或出售,为不法分子犯罪提供支付结算、互联网接入等‘帮助’。消费者无形中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情节严重者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建设银行个人金融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相关人士进一步介绍,“AI换脸”诈骗中,不法分子利用年轻人的追星心理,通过AI换脸技术将现实中的人脸替换成某知名公众人物的脸,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诱导用户和粉丝点击链接、下载恶意软件或输入个人信息,造成消费者信息泄露,或利用公众人物的社会影响力“直播带货”,诱导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购买伪劣产品。

“高触网”带来信息“裸奔”

这一变化在权威机构对外公布的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

国家反诈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电信诈骗的受害者中,18岁以下占比2%;18至35岁占比65.5%;36至59岁占比31.3%;60岁及以上占比1.4%。近日,湖北省公安厅反诈中心通报2023年1月到7月的数据,从受骗人年龄结构来看,电诈案件受骗人“10后”占比1.5%;“00后”占比11.5%;“90后”占比29.5%;“80后”占比32.3%;“70后”占比17.6%;“60后”占比6.2%;“50后”占比1.4%。

最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为何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光大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认为,由于青少年、老年人识别和抵御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落入“陷阱”,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湖北省公安厅反诈中心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当前部分年轻人希望快速赚钱,“高触网”带来信息“裸奔”以及犯罪分子频繁更新换代的诈骗手法,均导致年轻群体更容易被诱惑和迷惑。

这一趋势也引发了金融监管部门的注意。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提到,我国居民在金融行为和技能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仍将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

筑牢金融保护网

为帮助年轻人筑牢金融保护网,金融机构也打出了“组合拳”。

中航证券介绍,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该公司充分利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渠道,例如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司投教基地微信公众号、公司投教基地网站等宣传相关知识,提升投资者打非防非及反诈意识。建设银行个人金融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则面向大学生组织开展“金蜜蜂”金融教育活动,走进校园、社会福利院等,组织学生学习金融消保知识,并在建设银行研修中心“金智惠民”频道开设“公众教育及消保课堂”专栏,开通“小小银行家、大学生金融知识”专区。光大银行旗下的39家分行深入百余所高校、中小学,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公开课、社会实践课、校园文化周、聘任校园金融诚信宣传大使、建立青少年教育宣传基地等活动,运用案例展示、模拟演练等教学手段,激发青少年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丰富大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助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设。

除去外部力量外,消费者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也很重要。建设银行个人金融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相关人士建议年轻消费者日常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通过多种渠道学习金融知识,选择正规机构的合法金融服务,如遇被骗及时报警,通过官方渠道合法合理维权。

(实习记者英草卓玛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链接:

狠抓整治典型 谨防利用保险诈骗

【专家观点】金融反诈 多方联手

聚合力 织密反诈“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