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金融支持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

【深读】金融支持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2-29 09:37

编者按:

浦东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浦东又一次扛起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大旗。本专题邀请亲历浦东金融改革的从业者和相关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浦东新区如何进一步强化开放枢纽,引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弄潮儿向涛头立

上海金融业与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同行

□记者 张瑾

30余年,从一片阡陌农田变身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上海浦东书写下创新的篇章。

2023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4.72万亿元,其中浦东新区达1.68万亿元,占比约三分之一。浦东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对于上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意义重大。

2024年1月22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布,包括7个部分,提出了23条改革举措,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支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新征程,再出发。始终与浦东改革同行的上海金融业如何继续鉴往知来,再闯关山千万重?

勇立潮头

探索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2月1日,总部位于上海浦东的新开发银行(NDB)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规模为60亿元的5年期熊猫债券。该笔交易是熊猫债券市场迄今发行的最大规模的5年期债券,也是多边开发银行今年首次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熊猫债券。

“这对新开发银行来说是一个关键时刻。”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马磊立说。

处一隅而观全局。行走在浦东逾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与高水平金融开放相连的“首次”“首家”“首创”俯拾皆是。

聚焦“开放合作、先行先试”,《实施方案》提出新要求:围绕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为全国制度型开放探索经验。

路径更清晰,目标更明确。秉承“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窗口”的战略部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持续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在浦东率先开展自贸区内机构与高管市场准入简化,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建立“自贸区银行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探索“原则导向+持续互动”相结合的新型业务监管模式,引导、支持和规范辖内银行机构在风险基本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业务的先行先试。同时,持续释放金融业对外开放“首家”“首批”示范效应,全国首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扩大开放项目先后落地浦东,充分彰显改革高地的澎湃活力。

着眼加大规则标准等开放力度,《实施方案》明确,完善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完善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动,再度释放了制度型开放的关键信号。

改革的大幕再度拉开,在沪金融机构踌躇满志。

“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积极支持区域经济和民生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将依托集团海内外和商投行力量,主动参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试点。” 关于支持浦东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窗口,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张欣园表示,将发挥跨境金融主渠道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努力当好金融创新“排头兵”。

“目前,中行已成功落地上海航运指数期货上市的首批交易,首发上海市首笔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首批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业务及自由贸易账户国际贸易融资资产转让业务等。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投身浦东各项金融改革,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金融服务数字化创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在拓宽政策应用场景上下功夫。”张欣园说。

上海市保险学会会长、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苏东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的关键。而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更要以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基础。

“未来,上海保险业将持续深耕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并以更多实际行动助力上海自贸试验区更好地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同时通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苏东说。

奋楫争先

激活更高能级科创裂变

浦东新区是金融开放“试验田”,也是自主创新“新高地”。龙年新春,东海之滨的改革沃土上,建设正酣,科创意浓。

2023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其中浦东新区规模达7500亿元,占比近半。

围绕“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对加大科技企业融资支持、提升科技保险服务质效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聚焦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级,上海监管局依托临港新片区改革试验田优势,在全国率先将金融租赁公司中的项目公司(SPV)租赁物扩展至集成电路企业设备,首批投放项目2.6亿元;会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推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创业责任保险方案;推动专利质押登记提速提能,与相关部门推动实施专利质押登记线上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前补偿”等试点,加快把新蓝图、作战图变为实景图。

“浦东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和主战场,科创资源丰富、技术原创能力强、科技创新成果增长较快、技术要素市场交易不断活跃。”在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普惠金融专委会主任、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陆瑾看来,《实施方案》为科技与金融双向促进、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陆瑾建议,在沪银行业机构进一步依托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平台,加强与浦东各委办局、监管机构等交流合作,加强“科技研发贷”“人才贷”的顶层设计和先行先试;以金融科技推动科技金融加速发展,与数据公司、技术要素市场开展合作,开发大数据科创评价体系、知识产权内评工具等,提升金融服务科创企业质效。同时,探索科技产业金融新模式,服务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从自贸区到引领区,浦东的科技保险创新试点亦一步步挺进“深水区”。上海市保险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许闲认为,可在临港新片区等地试点保险支持科创企业的新模式,结合直接融资创新,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

此外,《实施方案》多次提及发挥“数字”与“数据”在制度开放、金融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数字保险建设刚起步,其内涵与外延均处在动态变化中,而上海具有良好的领先优势。新时期的浦东综合建设将探索出数字中国建设中的数字保险上海范式,并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许闲说。

乘风逐浪

擘画更高质量绿色发展

不仅是金融开放和科技创新,浦东的新使命还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月1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推出上海碳市场回购交易业务,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为首批参与碳回购交易的申能碳科技等浦东新区企业提供碳资产回购保险,成为保障碳资产回购交易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

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峰说,要抓住浦东综合改革试点契机,积极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围绕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助力浦东绿色转型创新发展,全力支持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

从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到首单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再到浦东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专属产品……一步一个脚印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让浦江两岸“绿意盎然”。

围绕绿色、低碳产品创新,上海金融业的布局仍在提速。

“浦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具备金融产业规模、金融要素高度集聚等优势,通过这些优势。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在探索开发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上大有可为。”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绿色金融工作小组组长、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办公室/发展研究部主任应敏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顶层设计,支持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对接国际ESG评价标准、绿色资产资质评级机构,引导资金流向更多符合ESG标准的企业和项目,推动绿色金融与ESG有效结合;与数据公司、碳资产交易所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打通绿色数据、碳资产等的流通渠道,提供一揽子碳金融服务方案。

2月6日,《上海市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再次加码浦东金融开放与创新。

浦江潮涌再扬帆,更高起点开新局。锚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改革开放,上海金融业正以先行者的担当逐浪而上,将浦东这面旗帜举得更高。

相关链接:

【政府声音】上海市副市长华源:既要逐项落地,也要加强联动

【监管声音】发挥三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 大力支持浦东综合改革试点

记者观察:打好新“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