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安徽支农专题:“知”农更“支”农

【深读】安徽支农专题:“知”农更“支”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2-14 08:34


编者按:

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金融机构改革,促进规范健康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改善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三农”等金融服务。支农支小,是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使命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安徽省阜阳市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致力做好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倾力打造“知”农更“支”农的本土银行。当地保险机构结合科技农业发展特点,量身开发全省首个粮食作物目标产量保险,提高种粮大户种植积极性。

“知”农更“支”农

——阜阳金融业助特色产业装点乡村新画卷

□刘小雨 记者 章丽铃

阜阳市位于淮河之滨、安徽省西北部,面向长三角、连接大中原,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市场腹地广阔,被称为“百亿粮仓”。同时也是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国家大型商品粮、商品肉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

“种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作用。由于资金困难,许多种植户发展产业面临着缺资产、规模发展慢等难题。为此我们充分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统筹各项资源、强化政策支持、创新产品服务,靶向精准发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发展实力和经营活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阜阳监管分局负责人介绍。

新型保险助科技兴农

金秋时节,大豆摇铃。金黄的豆荚饱满密实,多台现代化大马力收割机在豆田里往来。收割、切割、粉碎、脱粒、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

“种在地收在天,三分种七分管,丰产丰收才保险;精心种细心管,这就是一套栽培技术。”太和县种粮能手徐淙祥总结出来的栽培技术听上去简洁明快,但种植过程却历尽千辛万苦。

2003年,黄淮海地区遭遇特大洪灾,徐淙祥负责的千亩高蛋白大豆丰产栽培试验田全部淹了水。为了挽救试验田,他带着全家人,连续三天三夜在大豆田里挖沟排水。

通过和各级科研单位合作进行栽培试验,徐淙祥不断总结科学种田的方法,探索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及模式,推动“稳粮增豆”促增收。在徐淙祥的带领下,当地成立了种粮大户协会,科技型种粮大户达400户,以小麦种植为例,平均亩产可达1300斤。

高亩产意味着投入更大、成本更高,也正因高亩产,这些种粮大户往往会面临达不到理赔线的问题。

据悉,完全成本保险赔付标准参照前3年地区的粮食平均产能,适合大多数普通种植户。以小麦种植为例,普通农户种植小麦每亩成本约1000元,产量800-1000斤,当产量低于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时即触发理赔条件。对于科技型种植户,成本与亩产均远超这一数值,即便受灾,产量也不一定低于起赔线,常规的完全成本保险已不能满足需求。

“要端牢端稳‘中国饭碗’,必须补强粮食安全短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百亿粮仓’的金融监管部门,我们更多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给予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种植户更多保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阜阳监管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分局推动辖内农险承办机构开发多样化产品,以适应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为此,国元农险阜阳中心支公司推出一揽子保险产品,可由种植户自行选择。

“第一款是完全成本保险,也是最基础的产品。第二款是玉米收入保险,借助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避险功能,保险公司利用场外看跌/涨期权进行‘再保险’操作,有效应对因重要农产品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第三款是粮食作物补充险,可以在完全成本保险的基础上叠加保险金额。第四款是粮食作物目标产量保险,这也是最新开发的险种。”国元农险阜阳中心支公司农险部经理郭斌介绍。

据悉,粮食作物目标产量保险改变了以往按地区平均亩产为参照的模式,以种粮大户近3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为参照,约定今年目标产量,如种粮大户每亩平均产量低于约定产量,则视为保险责任发生,兼顾了价格风险和产量风险。

“比如一个有高产量的大户,我们根据该大户前3年的产量设定今年的目标产量是1400斤,但最后实际只收获了1100斤,那么剩下的300斤空缺,我们按照300斤的总价去给他赔付。”郭斌介绍,这款产品是针对种植管理水平非常高的种粮大户的,保费相对而言较高,普通种植水平的农户则不需要购买。

徐淙祥正是今年该险种的首位试点大户,国元保险阜阳中心支公司为其种植的1000亩大豆承保,总保障金额达175万元。双方约定,当大豆亩均产量达不到400斤时,保险公司即赔付差额。

在徐淙祥的千亩丰产试验田中,今年降雨导致的田间积水以及后期发生的病虫草害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其中,大豆受灾271.5亩,平均亩产量为100公斤;玉米受灾22.2亩,平均亩产量为350公斤。根据保险条款约定,共计赔付31万元。

随着植物蛋白消费的持续升温,以及国家对国产大豆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大豆深加工赛道进入高景气周期,徐淙祥计划延伸大豆深加工产业链,生产豆浆、蛋白肉、豆酱等产品。为匹配产业链发展需求,国元农险阜阳中心支公司也正积极推动主粮作物包含“种、养、加、储、销”全产业链保险的落地。

场景金融铺就乡村致富路

“瓜田万亩遍茨滨,无籽沙瓤滋味醇。盛世农家庆祥瑞,商标名字号麒麟”。2020年太和县麒麟西瓜被评为“全国名特优”农副产品。而盛产麒麟西瓜的太和县郭庙镇,依托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种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西瓜供应基地。

“郭庙镇以前经济条件不好,2009年左右,在海南省种瓜的陈友义(第一代郭庙麒麟西瓜种瓜能手)将西瓜种植技术带回了老家太和县,投入20万元种了40多亩西瓜,命名为陈府麒麟西瓜,当年获得丰收,挣了10多万元,大家在他的带领下开始种植麒麟西瓜。”时任郭庙镇党委书记尚晓雷介绍。

14年的麒麟西瓜发展史背后,站着一位功臣——太和农商银行,陈友义第一笔16万元贷款便是该行提供的。从最初的信用村、信用户的建档和西瓜贷的发放,到整村授信工作在郭庙镇的启动,金农商e贷、金农企e贷、乡风文明贷在太和农商银行郭庙支行试水推行,金融的助力成就了麒麟西瓜,也让其成为太和县乡村振兴富民强村的产业。

“当时西瓜种植刚刚在郭庙镇发展,种出来又为销路发愁,于是我们联合乡政府举办了第一届郭庙镇麒麟西瓜节,帮助宣传销售。西瓜节每年举办一次,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3届。”太和农商银行副行长邹付超介绍。

销路好了,种植西瓜的人越来越多,针对西瓜种植户,该行量身打造了“西瓜贷”贷款品种,结合实际,按需授信。考虑到瓜农资金使用成本及用信时间,确定了瓜农优惠利率,年优惠利率达3.65%。

产业旺了,人才也来了。麒麟西瓜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一位青年回乡。“2015年返乡,一笔5万元的贷款,让我开始了创业,银行一支持就是10多个年头,从5万元、10万元的支持,到现在的200万元。在资金的支持下,我在西瓜育苗及种植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从300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4万多亩。”太和县麒麟西瓜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郭鹏飞回忆创业时满怀感激。

郭鹏飞成立了钰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2017年开始,麒麟西瓜的瓜苗都来自该公司的高标准育苗基地。而郭鹏飞也成为第二代郭庙麒麟西瓜种植的带头人。

“之前都是瓜农自己育苗,受天气因素影响,容易造成集中上市,瓜农收益不高,还有很大的风险。现在告别了传统的育苗模式,公司数字化育苗,采用全智能阳光温室大棚,引导瓜农种植打上市时间差,从5月初到9月中旬能确保每个月都有高质量‘头茬’麒麟西瓜上市,即春季提前上市,秋后延后销售。”郭鹏飞说。

从该公司购买瓜苗的瓜农还可获得公司提供的技术全程跟踪指导,为每位瓜农从种苗、技术、资金、保险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

“我们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对公司一次性授信200万元,支持其在西瓜育苗及种植方面的发展与创新,现在公司带动周边乡镇投身西瓜产业,带动郭庙镇及周边乡镇种植西瓜5万余亩,创造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西瓜产业产值达到了上亿元。”太和农商银行行长刘保贵介绍,截至2023年11月末,该行对当地西瓜种植户发放信贷资金2554.55万元,授信户数170户。

如今郭庙镇的西瓜种植已经形成全产业链,在太和农商银行对西瓜产、供、销产业链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动下,目前郭庙镇169个自然村都有西瓜种植,种植面积3万多亩,形成以郭庙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关集、三堂、原墙、旧县等乡镇的西瓜产业格局。西瓜每亩收益7000多元,为当地百姓带来年收入超过8亿元,西瓜产业成为太和县乡村振兴富民强村的产业,瓜香飘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相关链接:

记者观察:农村“土特产”这篇文章如何做

【监管声音】以金融活水浇灌“百亿粮仓”

【评论】金融服务要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