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业:消费扶贫谱新章

发布时间:2020-10-15 13:58:0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于文哲

新疆的大枣、陕西的苹果、云南的石榴等已经成为消费者网购的畅销农特产品,网购也是全国人民帮扶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消费扶贫既实现了消费者同贫困群众的“互联互通”,又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了来自贫困地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消费扶贫特别是电商渠道下的消费扶贫,成为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要话题。

近年来,保险业不断探索,将搭建线上商城、直播带货等创新形式运用到消费扶贫中,在推进产销一体、促进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线上平台打通供需两端

利用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销路,与产业扶贫紧密衔接,已经成为保险机构的普遍做法,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等头部保险机构都打造了自己的专属电商平台,将对口帮扶的扶贫产品放在平台上长期售卖。

以黑龙江省桦川县为例,当地特色农产品“星火大米”曾一度销售不佳,中国人保在定点扶贫中帮其打通有机桦川电商平台和京东桦川特产馆进行线上农产品销售。目前中国人保在消费扶贫上已形成“品臻保”普惠金融电商扶贫业务模式,以产品质量保险为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提供有效增信,同时依托央企资源搭建销售平台,将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

太保寿险党委书记、总经理潘艳红在直播现场。中国太保/供图

2017年11月,中国太保上线“彩虹”平台,业内首创可追溯、可定位消费扶贫模式,确保扶贫到户、受益到人,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打造长效平台。同时,中国太保以“彩虹”平台为纽带,推动产业扶贫、农险扶贫、驻村帮扶、智力扶贫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2019年,“彩虹”平台聚焦“三区三州”深贫地区和结对帮扶的“两镇三村” 倾斜性施策,优先上线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强产品开发和产销对接,优化订单式管理流程。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为保证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能走出南疆,平台专门开辟了喀什地区扶贫产品销售专栏,按照“一县一品”发展模式,对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进行上线销售,并提供产品原产地质量保证。2019年,“彩虹”平台上喀什农副产品的销量超过400万元。

正如新疆喀什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玛依仓村村民艾力·吾斯曼所说:“自从在‘彩虹’平台线上销售,我们的灰枣卖到了全国各地,销路不愁。今后我更要努力靠科学技术把灰枣园管理好,让自己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据悉,截至今年4月22日,“彩虹” 平台累计上线全国23省309款农副产品,累计实现帮扶金额逾2693万元,精准触达2.4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保险中介、行业协会等也充分调动、发挥线上平台在助力消费扶贫方面的积极作用。大童保险服务将“南陶墟村黄花菜种植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公益成果“南陶墟阳光味道”上线快保 APP——保贝商城,方便员工和广大客户选购。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开设电商平台助农扶贫产品专区,引导会员单位支持帮扶地区特色农牧产品消费。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动员会员单位购置贫困地区农牧产品金额近90万元。

直播带“火”农产品

“永平县的博南山海拔很高,能种植滇红的地方很少,所以博南红在滇红里是一种很稀缺的红茶。这个茶喝起来口感很醇厚,回味是甘甜的……”9月16日晚8时,在“有扶同聚、彩云之南”助农直播镜头前,太保寿险党委书记、总经理潘艳红品了一口刚泡好的博南红茶。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户脱贫增收,潘艳红和同事们在中国太保总部大楼内跨界做起了直播带货,通过这个窗口,把中国太保对口帮扶的云南大理州永平县特色农副产品带到全国观众面前。直播间里,主播们一边品博南红茶、大平坦绿茶,吃果亮核桃、永平黄焖鸡,一边以生动的方式介绍产品特色,讲述背后的扶贫故事,引人入胜。“太保有爱,一起助力扶贫”“买它!买它!”在一个半小时的直播中,网友们通过弹幕的方式持续不断地表达对于这次特殊直播带货的支持。据统计,本次直播共有14.3万人次在线观看,销售金额近1000万元。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直播活动不仅给农特产品开辟了直达市场的快车道,也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下单直送的便捷,实现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助力消费扶贫。

《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目前除中国太保外,以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华泰保险为代表的保险集团,以大童为代表的中介公司,都已经尝试了直播带货。直播过程中,主播们往往将贫困地区的艰苦状况和对抗贫困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提升了公众对扶贫农产品的认知,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助推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同时,辅以各种“弹幕抽奖”“关注有礼”等互动活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和收看黏性,使消费扶贫告别了简单的强制性买卖,激发主动购买意识。

有的机构是由内部员工甚至是高管亲自下场做主播,有的则是聘请了贫困地区当地知名专职主播、网络红人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有些地区,当地“草根”村民化身主播,既能推动家乡致富,又能给自己带来职业收入。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平安的“三村工程”结合四川省凉山州油橄榄等优势产业,开展凉山州地区致富带头人线上线下培训,通过培养学员产业发展技能、金融素养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程队”。目前已为当地油橄榄种植产业培训了13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的致富带头人某色苏不惹说:“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电商方面的知识,老师会给我们讲怎么直播卖货、怎么组织语言销售等。”目前,某色苏不惹已在多个平台上为当地的橄榄油系列产品带货直播,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除了每年土地流转费和在油橄榄基地务工的收入,他每年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收入2万多元。无独有偶,中国太保通过带货达人PK赛的形式开展销售对战,培养了一支帮助贫困户提高产品销量的“带货达人”队伍,助力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扶贫产品“走出去”

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政策的鼓励支持下,近年来,各保险机构纷纷在消费扶贫形式上推陈出新、花样百出。

例如,人保寿险开创了线上社交化的消费扶贫方式,在“中国人民人寿E服务”微信平台推出“PICC爱心农场”小程序,客户注册登录后,通过平台签到、好友互动、微信步数等形式获取公益值并累计,达到一定值后可免费换取(随机)中国人保定点扶贫县的特色农产品。

“这些互动游戏可以增强与微信好友的联系,而且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参与,比较容易形成习惯。”中国人保寿险客户纪女士表示。据统计,“PICC爱心农场”上线以来,共有14.8万名客户参与,累积获得2.32亿公益值,现已有5300名客户随机换取1.5万余件定点扶贫县特色农产品。

中国人寿今年首次将消费扶贫引入了线上“616客户节”,既扩展了扶贫产品的销路,也让客户得到实惠。电商公司将“国寿心意”平台作为“智慧扶贫”板块的主平台,针对定点扶贫地区的特色产品策划实施各类特惠活动,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额超4100万元。国寿财险开展扶贫直播带货,仅一个半小时成交额就突破35万。此外,中国人寿在抖音平台发起“616国寿客户节”挑战赛,吸引超160万人次关注。

中国平安则在今年5-6月举办了“平安消费扶贫月”活动,利用自身电商平台优势,针对广东省对口扶贫协作地区、“三区三州”地区以及中国平安“三村工程”目落地区县的扶贫农产品,进行线上推广销售,通过构建“金融流量转换成农产品销量”的消费扶贫场景,全面推动消费扶贫项目落地,共同促进农产品销售。“平安消费扶贫月”以“直播带货促进消费扶贫”为核心模式,通过“扶贫商城矩阵联动带货”“云农场趣味带货”“直播带货培训”等系列动作,促进中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户脱贫增收。

今年5月27日,中国平安通过旗下“三村晖”APP推出了“平安云农场”网络消费扶贫公益项目,在农产品生长期,提前以优惠价格认领来自中西部,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一棵芒果树,一棵橙子树、一棵枸杞树……”,待农作物成熟期,即可获得对应等价值的农产品。据悉,通过集团工会集中采购、网络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形式,平安云农场已经累计帮助扶贫农产品实现销售金额超过1700万元。预计到2020年底,平安还将协调集团工会、统筹电商平台,推动全年采购、协销扶贫产品金额不低于1.5亿元。

今年6月18日,作为“平安云农场”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平安产险“农货节”启动。“农货节”期间,产险总部联动各二级机构,通过“一轮高管代言、一次机构地摊公益活动、一次总部直播和N场机构本地直播”的“3+N”模式,5天带动扶贫农产品销售额超600万元。其中,在线下的“地摊儿活动”上开设扶贫农产品地摊展位,公司人气主播现场吆喝带货,推介产品,引导试吃各类农货产品,吸引了近百位员工和客户参与。“农货节”专题活动上线好车主、好生活和好帮手等平安产险旗下各APP,实现日均曝光200万人次,累计超10万人次参与活动。

推动产销一体化

消费扶贫2020年行动方案实施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险机构在前端不断丰富消费扶贫方式的同时,在后端通过物流管理、科技赋能等手段实现了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比如,人保寿险在运营“PICC爱心农场”线上平台的背后,积极挖掘集团定点扶贫县农产品相关资源,找准公司发展与精准脱贫最佳契合点,全面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人保寿险携手中粮集团签署协议,锁定黑龙江省桦川县、陕西省留坝县、江西省吉安县、乐安县等中国人保定点扶贫县,源头直采90万元农产品作为“人保爱心农场”的活动奖品。充分利用中粮集团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产地直采及仓储物流等资源、“O2O+B2C”结合的模式,保证爱心农场的活动产品可以保质保量送到客户手中,帮助带贫企业、贫困户的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列车。

在司庆日期间,中国平安“云农场”正式上线,以帮助中西部地区扶贫农产品搭建一个展示、推广和销售平台。中国平安/供图

平安人寿充分依托互联网+、科技+的优势,在平安e采、金管家APP、壹钱包等内外部电商平台专门搭建“精准扶贫专区”,先后引进了数十种扶贫产品,做到线上线下、2B和2C全覆盖,从而实现“产业-科技-销售”闭环。通过精准帮扶,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大量无业人员再就业,帮助相关企业员工和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此外,中国平安利用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支持扶贫农产品“三品一标”追溯体系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扶贫农产品提供包含溯源保险的放心码品质认证。

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特产岩蜂蜜由生长深山峡谷中岩石上的蜜蜂采集而成,被人们称为悬崖上的“软黄金”。但由于野生蜂巢不易分离提取蜂蜜原液,无法打开销路。中国太保获悉后,委派专业人员多次实地走访与考察,启动专项扶贫资金,帮助当地蜂农修建厂房和购买相关设备,并联系国际蜂蜜委员会为这款岩蜂蜜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检测;与此同时,“彩虹”平台为岩蜂蜜提供了产品包装设计和品牌LOGO设计,“哈尼原蜜·岩蜂蜜”就此诞生。2018年9月,“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公益项目第三站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正式启动。“哈尼原蜜·岩蜂蜜”销量突破4万份,成为了该公益项目中的明星产品。

保险公司精准扶贫如火如荼,保险中介行业也不落后。大童保险服务整合业务线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造血式扶贫”,与河北省保定市农工委、保定市博野县县委共同开展“南陶墟村忘忧草产业扶贫项目”。公司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人口情况,选择引进和推广黄花菜种植项目,计划3年出资500万元。2018年以来,大童保险服务向博野县县委支付资金200万元,完成播种170.8亩。大童保险服务董事长兼总裁蒋铭表示,未来,大童保险服务将整合公司各个业务条线,动员全国销售人员参与扶贫项目,发挥其全国销售系统和客户资源优势,帮助南陶墟村忘忧草走向全国市场。

 


保险业:消费扶贫谱新章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15

□本报实习记者于文哲

新疆的大枣、陕西的苹果、云南的石榴等已经成为消费者网购的畅销农特产品,网购也是全国人民帮扶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消费扶贫既实现了消费者同贫困群众的“互联互通”,又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了来自贫困地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消费扶贫特别是电商渠道下的消费扶贫,成为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要话题。

近年来,保险业不断探索,将搭建线上商城、直播带货等创新形式运用到消费扶贫中,在推进产销一体、促进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线上平台打通供需两端

利用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销路,与产业扶贫紧密衔接,已经成为保险机构的普遍做法,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等头部保险机构都打造了自己的专属电商平台,将对口帮扶的扶贫产品放在平台上长期售卖。

以黑龙江省桦川县为例,当地特色农产品“星火大米”曾一度销售不佳,中国人保在定点扶贫中帮其打通有机桦川电商平台和京东桦川特产馆进行线上农产品销售。目前中国人保在消费扶贫上已形成“品臻保”普惠金融电商扶贫业务模式,以产品质量保险为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提供有效增信,同时依托央企资源搭建销售平台,将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

太保寿险党委书记、总经理潘艳红在直播现场。中国太保/供图

2017年11月,中国太保上线“彩虹”平台,业内首创可追溯、可定位消费扶贫模式,确保扶贫到户、受益到人,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打造长效平台。同时,中国太保以“彩虹”平台为纽带,推动产业扶贫、农险扶贫、驻村帮扶、智力扶贫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2019年,“彩虹”平台聚焦“三区三州”深贫地区和结对帮扶的“两镇三村” 倾斜性施策,优先上线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强产品开发和产销对接,优化订单式管理流程。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为保证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能走出南疆,平台专门开辟了喀什地区扶贫产品销售专栏,按照“一县一品”发展模式,对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进行上线销售,并提供产品原产地质量保证。2019年,“彩虹”平台上喀什农副产品的销量超过400万元。

正如新疆喀什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玛依仓村村民艾力·吾斯曼所说:“自从在‘彩虹’平台线上销售,我们的灰枣卖到了全国各地,销路不愁。今后我更要努力靠科学技术把灰枣园管理好,让自己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据悉,截至今年4月22日,“彩虹” 平台累计上线全国23省309款农副产品,累计实现帮扶金额逾2693万元,精准触达2.4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保险中介、行业协会等也充分调动、发挥线上平台在助力消费扶贫方面的积极作用。大童保险服务将“南陶墟村黄花菜种植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公益成果“南陶墟阳光味道”上线快保 APP——保贝商城,方便员工和广大客户选购。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开设电商平台助农扶贫产品专区,引导会员单位支持帮扶地区特色农牧产品消费。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动员会员单位购置贫困地区农牧产品金额近90万元。

直播带“火”农产品

“永平县的博南山海拔很高,能种植滇红的地方很少,所以博南红在滇红里是一种很稀缺的红茶。这个茶喝起来口感很醇厚,回味是甘甜的……”9月16日晚8时,在“有扶同聚、彩云之南”助农直播镜头前,太保寿险党委书记、总经理潘艳红品了一口刚泡好的博南红茶。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户脱贫增收,潘艳红和同事们在中国太保总部大楼内跨界做起了直播带货,通过这个窗口,把中国太保对口帮扶的云南大理州永平县特色农副产品带到全国观众面前。直播间里,主播们一边品博南红茶、大平坦绿茶,吃果亮核桃、永平黄焖鸡,一边以生动的方式介绍产品特色,讲述背后的扶贫故事,引人入胜。“太保有爱,一起助力扶贫”“买它!买它!”在一个半小时的直播中,网友们通过弹幕的方式持续不断地表达对于这次特殊直播带货的支持。据统计,本次直播共有14.3万人次在线观看,销售金额近1000万元。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直播活动不仅给农特产品开辟了直达市场的快车道,也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下单直送的便捷,实现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助力消费扶贫。

《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目前除中国太保外,以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华泰保险为代表的保险集团,以大童为代表的中介公司,都已经尝试了直播带货。直播过程中,主播们往往将贫困地区的艰苦状况和对抗贫困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提升了公众对扶贫农产品的认知,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助推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同时,辅以各种“弹幕抽奖”“关注有礼”等互动活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和收看黏性,使消费扶贫告别了简单的强制性买卖,激发主动购买意识。

有的机构是由内部员工甚至是高管亲自下场做主播,有的则是聘请了贫困地区当地知名专职主播、网络红人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有些地区,当地“草根”村民化身主播,既能推动家乡致富,又能给自己带来职业收入。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平安的“三村工程”结合四川省凉山州油橄榄等优势产业,开展凉山州地区致富带头人线上线下培训,通过培养学员产业发展技能、金融素养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程队”。目前已为当地油橄榄种植产业培训了13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的致富带头人某色苏不惹说:“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电商方面的知识,老师会给我们讲怎么直播卖货、怎么组织语言销售等。”目前,某色苏不惹已在多个平台上为当地的橄榄油系列产品带货直播,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除了每年土地流转费和在油橄榄基地务工的收入,他每年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收入2万多元。无独有偶,中国太保通过带货达人PK赛的形式开展销售对战,培养了一支帮助贫困户提高产品销量的“带货达人”队伍,助力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扶贫产品“走出去”

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政策的鼓励支持下,近年来,各保险机构纷纷在消费扶贫形式上推陈出新、花样百出。

例如,人保寿险开创了线上社交化的消费扶贫方式,在“中国人民人寿E服务”微信平台推出“PICC爱心农场”小程序,客户注册登录后,通过平台签到、好友互动、微信步数等形式获取公益值并累计,达到一定值后可免费换取(随机)中国人保定点扶贫县的特色农产品。

“这些互动游戏可以增强与微信好友的联系,而且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参与,比较容易形成习惯。”中国人保寿险客户纪女士表示。据统计,“PICC爱心农场”上线以来,共有14.8万名客户参与,累积获得2.32亿公益值,现已有5300名客户随机换取1.5万余件定点扶贫县特色农产品。

中国人寿今年首次将消费扶贫引入了线上“616客户节”,既扩展了扶贫产品的销路,也让客户得到实惠。电商公司将“国寿心意”平台作为“智慧扶贫”板块的主平台,针对定点扶贫地区的特色产品策划实施各类特惠活动,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额超4100万元。国寿财险开展扶贫直播带货,仅一个半小时成交额就突破35万。此外,中国人寿在抖音平台发起“616国寿客户节”挑战赛,吸引超160万人次关注。

中国平安则在今年5-6月举办了“平安消费扶贫月”活动,利用自身电商平台优势,针对广东省对口扶贫协作地区、“三区三州”地区以及中国平安“三村工程”目落地区县的扶贫农产品,进行线上推广销售,通过构建“金融流量转换成农产品销量”的消费扶贫场景,全面推动消费扶贫项目落地,共同促进农产品销售。“平安消费扶贫月”以“直播带货促进消费扶贫”为核心模式,通过“扶贫商城矩阵联动带货”“云农场趣味带货”“直播带货培训”等系列动作,促进中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户脱贫增收。

今年5月27日,中国平安通过旗下“三村晖”APP推出了“平安云农场”网络消费扶贫公益项目,在农产品生长期,提前以优惠价格认领来自中西部,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一棵芒果树,一棵橙子树、一棵枸杞树……”,待农作物成熟期,即可获得对应等价值的农产品。据悉,通过集团工会集中采购、网络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形式,平安云农场已经累计帮助扶贫农产品实现销售金额超过1700万元。预计到2020年底,平安还将协调集团工会、统筹电商平台,推动全年采购、协销扶贫产品金额不低于1.5亿元。

今年6月18日,作为“平安云农场”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平安产险“农货节”启动。“农货节”期间,产险总部联动各二级机构,通过“一轮高管代言、一次机构地摊公益活动、一次总部直播和N场机构本地直播”的“3+N”模式,5天带动扶贫农产品销售额超600万元。其中,在线下的“地摊儿活动”上开设扶贫农产品地摊展位,公司人气主播现场吆喝带货,推介产品,引导试吃各类农货产品,吸引了近百位员工和客户参与。“农货节”专题活动上线好车主、好生活和好帮手等平安产险旗下各APP,实现日均曝光200万人次,累计超10万人次参与活动。

推动产销一体化

消费扶贫2020年行动方案实施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险机构在前端不断丰富消费扶贫方式的同时,在后端通过物流管理、科技赋能等手段实现了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比如,人保寿险在运营“PICC爱心农场”线上平台的背后,积极挖掘集团定点扶贫县农产品相关资源,找准公司发展与精准脱贫最佳契合点,全面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人保寿险携手中粮集团签署协议,锁定黑龙江省桦川县、陕西省留坝县、江西省吉安县、乐安县等中国人保定点扶贫县,源头直采90万元农产品作为“人保爱心农场”的活动奖品。充分利用中粮集团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产地直采及仓储物流等资源、“O2O+B2C”结合的模式,保证爱心农场的活动产品可以保质保量送到客户手中,帮助带贫企业、贫困户的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列车。

在司庆日期间,中国平安“云农场”正式上线,以帮助中西部地区扶贫农产品搭建一个展示、推广和销售平台。中国平安/供图

平安人寿充分依托互联网+、科技+的优势,在平安e采、金管家APP、壹钱包等内外部电商平台专门搭建“精准扶贫专区”,先后引进了数十种扶贫产品,做到线上线下、2B和2C全覆盖,从而实现“产业-科技-销售”闭环。通过精准帮扶,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大量无业人员再就业,帮助相关企业员工和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此外,中国平安利用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支持扶贫农产品“三品一标”追溯体系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扶贫农产品提供包含溯源保险的放心码品质认证。

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特产岩蜂蜜由生长深山峡谷中岩石上的蜜蜂采集而成,被人们称为悬崖上的“软黄金”。但由于野生蜂巢不易分离提取蜂蜜原液,无法打开销路。中国太保获悉后,委派专业人员多次实地走访与考察,启动专项扶贫资金,帮助当地蜂农修建厂房和购买相关设备,并联系国际蜂蜜委员会为这款岩蜂蜜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检测;与此同时,“彩虹”平台为岩蜂蜜提供了产品包装设计和品牌LOGO设计,“哈尼原蜜·岩蜂蜜”就此诞生。2018年9月,“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公益项目第三站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正式启动。“哈尼原蜜·岩蜂蜜”销量突破4万份,成为了该公益项目中的明星产品。

保险公司精准扶贫如火如荼,保险中介行业也不落后。大童保险服务整合业务线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造血式扶贫”,与河北省保定市农工委、保定市博野县县委共同开展“南陶墟村忘忧草产业扶贫项目”。公司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人口情况,选择引进和推广黄花菜种植项目,计划3年出资500万元。2018年以来,大童保险服务向博野县县委支付资金200万元,完成播种170.8亩。大童保险服务董事长兼总裁蒋铭表示,未来,大童保险服务将整合公司各个业务条线,动员全国销售人员参与扶贫项目,发挥其全国销售系统和客户资源优势,帮助南陶墟村忘忧草走向全国市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