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管> 持续增持 外资看好中国市场

持续增持 外资看好中国市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6-11 07:53

□记者 和平

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成为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加码,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渐恢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情绪扭转,信心逐步恢复。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出一系列稳外资政策举措,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实现“开门稳”,充分体现了外资分享中国市场机遇的热情和对未来投资前景的信心。

积极增持中国资产

外资巨头正进一步增持中国资产。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国际金融机构近期在港股市场上进行大规模增持,多家机构对招商银行、香港交易所、中国中免及哔哩哔哩等中国公司的股票持有量增幅明显。数据显示,5月31日,摩根士丹利、贝莱德分别增持哔哩哔哩港股229.96万股、76.84万股。5月30日,摩根大通增持哔哩哔哩港股143.65万股,每股均价为107.2068港元,总金额约为1.54亿港元;当日,摩根士丹利增持哔哩哔哩港股76.33万股。从5月全月数据来看,高盛、瑞银、德银、花旗等外资机构均不同幅度加仓哔哩哔哩港股。5月30日,摩根大通增持香港交易所约647.18万股,每股均价约263.75港元,总金额约为17.07亿港元。从5月全月数据来看,摩根大通曾在5月20日、5月23日、5月24日、5月27日多次加仓过香港交易所。5月30日,摩根大通还增持招商银行H股4000.38万股,每股均价为35.35港元,增持总金额达14.14亿港元。在此之前,花旗也曾多次增持招商银行H股。

A股市场方面,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回购公告显示,相较于一季度末,摩根大通、美林国际等外资机构纷纷加仓A股公司。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表示,2023年10月底,摩根大通在策略方面全面看好中国股票,股票的模拟仓加到100%的仓位。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16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581.79亿元,这一数字超越了去年全年的净流入总额437.04亿元。与此同时,英国汇丰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90%的新兴市场基金开始增持中国股市。北向资金今年2月至5月连续净买入A股,合计净买入金额达975.29亿元。

外资对中国资产态度趋向积极的背后,是中国资产此前连续调整后进入价值区间。此外,监管推动上市公司强化分红和回购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也使得中国资产回报预期增强,推动相关资金回流或加大配置力度。A股市场的估值吸引力也是外资流入的重要因素,经济转好信号不断出现的同时,外资机构认为中国股票估值低、投资价值显现。

外商投资前景看好

目前,中国已经完全取消银行、证券等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扩展外资机构的业务范围;已经有超过200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机构,1128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境外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已有半数进入中国市场。2024年3月22日,外资独资券商渣打证券获批成立,在北京正式开展业务,此前,东方汇理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开业。

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805家,同比增长19.2%。随着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以及一系列稳经济、促开放、引外资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外资在华发展的条件、环境和前景将越来越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课题组发布的《跨境人民币观察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提升营商环境,加之中国经济展现出的较强的韧性,吸引大量公司来华投资。科尔尼公司日前发布的全球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FDICI)报告显示,中国从去年的第7位跃升至第3位,在新兴市场专项排名中位居榜首。2024年1-2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60家,同比增长34.9%,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德国等经济体对华投资增长较快。

房地产市场获逆向增持

近期,房地产板块出现放量大涨,成交额连续创下阶段新高。自4月24日以来,地产行业指数累计涨超15%。与此同时,知名外资机构增持了部分房企股票,并频繁出现在房地产企业的调研名单中。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北向资金整体持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股票同比减少4.39%,但同期有27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获得北向资金的逆势增持。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和政策支持的陆续出台,外资机构近期开始重新关注并积极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高盛、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等外资巨头纷纷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投下信任票,认为当前市场政策面和销售数据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今明两年将是房地产调整的关键期,人民银行设立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助于降低房地产行业库存,改善开发商流动性问题。外资机构的积极态度和增持行动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正在逐步改善。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积极响应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