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培育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的银行理财文化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专题·理论篇

培育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的银行理财文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6-07 10:21

□鲍华

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金融业务,银行理财关系千家万户,承载着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助力共同富裕的重任。因此,银行理财更加需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以义取利。

培育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的金融文化,是银行理财自身定位的需求。银行理财的定位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理财资金来源于客户,客户信任是银行理财发展壮大的基础。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14亿个,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1.13亿个,占比98.82%。从中不难看出,银行理财客户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一个客户背后就是一个家庭,银行理财承载着千家万户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客户为什么将资金交给理财公司打理,最主要的原因是信任。我国银行理财公司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承载了百姓对银行“金字招牌”的信任。各银行理财公司应充分理解这份信任的珍贵,将诚实守信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融入自身文化基因,从而才能对得起客户的托付、百姓的信任。

培育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的金融文化,是银行理财行稳致远的根基。从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至今,银行理财已经走过了20年道路,规模从最初的几千亿元增长到如今的30万亿元,可谓发展迅猛。2019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走上了净值化转型道路。净值化转型后,银行理财产品难免出现波动,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特别是净值回撤的关注,也从侧面说明了客户对理财产品“低波稳健确定性强”的诉求。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更应遵循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或者操作固然可以抹平波动、平滑震荡,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积累。银行理财应围绕广大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根本诉求,力争实现投资策略、客户购买产品时的风险收益预期与最终呈现给客户的投资结果“三者一致”。同时,还应该做好信息披露与客户沟通,将市场风险与产品情况及时告知客户,增强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认知和理解。

培育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的金融文化,是银行理财防控风险的保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一系列法规的陆续出台,理财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应该看到,作为资管领域中的一项新兴行业,银行理财中各项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产品模式不断迭代。一般而言,部分监管措施滞后于业务发展,现有的制度办法也无法覆盖业务开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银行理财行业中,除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扎牢制度的篱笆之外,还需要加强文化建设,通过塑造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的金融文化,让广大从业者明法于心、守法于行,从而降低监管制度成本,提升全行业风控水平,营造守法合规的正面形象。

(作者单位: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