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6-05 09:26
□本报记者 谭乐之
再保险作为“保险中的保险”,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6月4日,中国再保战略发展部/中国再保险研究院高级副经理傅若兰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绿色保险在发展实践中特别是在前沿产品创新中,已显现出丰富的作用。但目前的产品供给与绿色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的复杂风险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再保险助力绿色发展
“再保险业在农业碳汇保险、电化学储能保险、核保险、绿色建筑保险、新能源车险等诸多绿色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傅若兰说。
比如在核电领域,核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绿色能源,在减缓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核共体的主席单位,中国再保联合全体成员有序推进中国核共体建设。
2023年,中国核共体为境内所有18座运行核电厂56台机组的近万亿元国有涉核资产、有关核贮存设施、核运输活动,境内第三者核损害赔偿责任以及核工业一线从业人员的放射性健康风险,提供了全方位保险保障。经估算,与燃煤发电相比,上述核电厂在2023年的安全运行,等效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23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23亿吨、二氧化硫105万吨、氮氧化物91万吨。中国核共体所承保的核电机组,以占全国电力约1.95%的装机容量贡献了约4.86%的发电量,充分彰显了核电对环境依赖小、稳定高效的优势,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此外,中国核共体还承保了境外300余台核电机组,这些机组为全球提供了约10%的电力,为全球碳中和作出了贡献。
再保险赋能绿色保险
傅若兰指出,我国绿色保险在发展实践中特别是在前沿产品创新中,已显现出经济补偿机制、风险保障机制、风险减量机制、增信支持机制、费率激励机制、资金融通机制六大机制作用。
但傅若兰同时表示,目前绿色保险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痛点:针对绿色产业的专属产品供应不足;市面上多数绿色保险产品机制作用仍较为单一,以经济补偿与风险保障机制为主,风险减量、费率激励、增信支持等机制运用较少;满足收入损失、利润损失、网络安全等复杂风险管理需求的绿色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险行业自身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涉及复杂和新兴风险保障、绿色产业专属风险保障的绿色保险产品往往由再保险人率先研发,并通过提供承保能力、承保技术等引领绿色保险发展。我国同样应积极发挥再保险独特功能作用,解决绿色保险发展痛点,支持绿色保险发展。”傅若兰说。
对此,傅若兰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引领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再保险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数据技术优势与天然的国际化优势,积极推进前沿风险研究、绿色保险产品开发、国内国际市场交流。
二是为绿色保险提供承保能力支撑。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项目领域新、投资大、风险高,分保需求旺盛,单一保险公司难以承担。再保险能够通过合约、临分等传统再保险产品,以及创新的保险连接证券产品,为直保公司提供稳定的承保能力支撑,支持直保公司拓展绿色保险新领域。
三是助力绿色保险风险定价技术提升。再保险公司持续研发巨灾模型、风险地图、风险定价模型等多种工具,让绿色产业、绿色标的所面临的风险“看得清、算得准”。
四是积极推进风险减量管理服务落地。再保险公司发挥平台化优势,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风险预警、安全认证等风险减量服务,建设数字化平台辅助决策,为绿色产业打造一站式、综合性风险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