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6-05 09:26
□本报记者 房文彬
保险业如何服务新质生产力?绿色金融应是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立足保险本源,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定制化服务,全方位书写绿色金融大文章,为全社会低碳转型保驾护航,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
从“0”到“1”的突破
4月24日,全国首个“蓝碳保险”落地辽宁盘锦。中华保险为辽宁浩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杂色蛤底播增殖养殖项目”的1万亩海域,提供了1690万元碳汇价值与养殖成本的风险保障。
5月15日,中国太保落地全国首单航运业欧盟碳排放成本价格指数保险,支持晟荣泽船务有限公司涉欧航行船舶应对欧盟碳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今年以来,随着多个全国“首单”“首笔”密集落地,绿色保险也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在多个方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绿色保险产品及服务创新日益活跃。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3年,我国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2297亿元,赔款支出达1214.6亿元。
另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保险业绿色保险产品数量超过3600个,69家机构建立了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及工作小组,9家机构加入了可持续保险或负责任投资原则。
头部险企也将绿色保险作为重点发力方向之一。据A股上市险企2023年年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信息,2023年,五大险企在负债端共提供绿色保险保额超230万亿元。
此外,在升级绿色保险服务体系方面,险企也不甘落后。《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人保财险已委托专业环保服务机构为投保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保险服务,深入企业“问诊”“会诊”,降低企业环境风险,实现环保管理由“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变,积极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防控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同时,进一步完善“双碳”保险服务体系,为行业客户提供风险减量服务、企业增信等。
“在传统的环责险、森林保险之外,近年来碳汇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等新产品创新不断,特别是‘绿色保险+绿色信贷’机制更是充分利用金融服务推动绿色发展。产品和业务创新推动绿色保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
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绿色保险的不断发展,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完善。近日,绿色保险的两大顶层指引接连出台,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4月10日,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保险标准,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和服务;4月25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两个阶段性主要目标。
政策明确了绿色保险的目标和重点,为绿色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持。
“但也要看到,绿色保险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仍面临挑战。”李文中对记者说,首先,一些企业的绿色保险投保意愿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绿色保险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制度不完善,违法成本低。其次,绿色保险产品创新不足,虽然绿色保险产品有所增加,但仍需进一步创新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客户的具体需求,特别是在新兴绿色技术和产业领域的保险覆盖上。最后,气候风险和环境风险加剧,也对保险业经营绿色保险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还难以满足要求。
对于未来绿色保险如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李文中进一步表示,绿色生产力可以视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应针对绿色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特定风险加快发展针对性强的绿色保险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绿色保险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能力。此外,通过差别费率机制激励引导更多企业转向绿色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保险+信贷”和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引导保险业进行绿色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