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做好养老金融需关注三大领域

趋势瞭望台

做好养老金融需关注三大领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5-31 08:21

□曹知立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长寿时代,人口结构发生难以逆转的变化,对传统经济学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挑战。一般来说,个人一生的收入与支出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收入在参加工作后迅速增长,40至50岁达到顶峰,而到60多岁后开始迅速下降;但支出随着年岁的增长,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平缓,直到老年后因为养老和健康需求提升,支出开始迅速上升。在长寿时代下,这样的一升一降可能会导致未来产生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即老龄群体的收支缺口在不断加大。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核心目的就在于解决日益扩大的养老资金缺口问题。养老金融涵盖了三个主要领域: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以及养老产业金融。

养老金金融:三支柱的空间和局限

养老金金融主要是制度性养老金,即我国分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其中,第一支柱覆盖面最广,达10.7亿人;第二支柱的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合计覆盖约7700万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在当前的税优设计下,真正能够吸引到的是工资收入超过个税起征点(即5000元)的人群,约7000万人。所以,从覆盖人群来看,第一支柱是我国制度性养老金的主力。然而,第一支柱采取现收现付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冲击。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劳动力人口比例的减少,第一支柱的收支压力日益加剧。相比于现收现付制的第一支柱,采用积累制的第二、三支柱对人口结构的变化不那么敏感,有望构建更为稳健的养老保障。然而,在当前的制度下,第二支柱的发展受制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第二支柱中,职业年金发展相对稳定,但企业年金的覆盖率一直偏低。

第三支柱中的个人养老金能部分起到补充基本养老的作用,但规模有限。第三支柱分为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融两部分。前者是制度性的,属于养老金金融的范畴;后者则属于接下来将提到的养老服务金融。直观来看,个人养老金的确能够部分起到作为基本养老补充的作用,但从当前的税优激励政策看,真正能吸引到的人群并不多,主要还是受限于我国缴纳个税群体的规模不大。在这样的格局下,我们不得不把解决养老收支缺口问题的焦点从制度领域拓展到商业领域。

养老服务金融:产品设计与资本市场

养老服务金融包括非制度化的养老财富积累和养老财富消费。养老财富的积累离不开商业养老金融。当前该市场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和一般的理财产品没有明确的区分。现在市场上偏商业的金融产品,有的虽然名字叫养老产品,但本质上就是个理财产品。二是缺乏行为金融学的约束。试问有多少年轻人,在刚参加工作不久后能够有意识和意愿地去进行养老规划?即便有人很早就有意识地购买了养老金融产品,但又有多少人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执行下来?所以,对金融机构来说,要推出真正解决客户痛点的养老产品,对于占领养老服务金融的市场至关重要。从上述两个角度看,年金保险产品高度契合养老产品的本质要求,既能提供长期稳定回报,又具备一定的强制性约束。但总的来说养老产品还不够丰富,还需要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参与其中。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养老金金融还是养老服务金融,都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由于养老资金期限很长,其资金属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单纯地用投资股票或者债券资产的眼光去看待它,而是应该将其看作企业的股东或债权人。德鲁克在1976年出版的《养老金革命》一书中提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员工,通过他们的养老基金拥有了美国企业25%的股权”。截至2023年底,美国养老金规模为38.4万亿美元,其中配置于美国境内股票市场约60%,也就是说去年底美国养老金占美国企业45%的股权(不含境外股票)。这意味着美国的企业员工可以通过养老金分享经济增长和企业成长带来的长期红利。我认为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借鉴,但前提是建立一个稳健、为投资者利益着想的资本市场。

另外,健康险也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老年的养老缺口。因为它通过空间维度的筹资,把个体发生疾病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群体的确定性。通过投保,可以降低当期和未来就医时的支出。为了达到减小养老缺口的目的,我们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支出。这就涉及养老产业金融。

养老产业金融:资本介入与技术革命

养老产业金融是支持养老相关产业投融资的金融活动。根据各方调研,到现在养老产业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尽管人人都能感受到人口老龄化的紧迫性,但是资本对养老产业的介入却并不积极。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导致:一方面,养老产业的公共服务属性与市场属性之间的界限不清晰。这使得资本在决策时面临困惑,不确定是否应该进入。另一方面,即便资本决定进入这一领域,也面临着盈利难题。这或许与服务业难以提升劳动生产率有关。缺乏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意味着该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成本难以降低。但这一问题也并非无解。回想来看,在工业革命之前,制造业与服务业一样,都高度依赖人工,并没有显著的规模效应。但工业革命后,机械设备的引入带来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飞跃,从而实现规模化大生产、不断压低成本。当前,人类正处于人工智能爆发的前夜,AI技术的引入极有可能打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的格局,并有效降低服务成本和服务价格。我们有理由期待,在长寿时代,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加普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作者系泰康长寿时代研究院副院长兼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