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记者观察:如何看待银行“增利不增收”

记者观察:如何看待银行“增利不增收”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5-14 16:39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记者 李林鸾】

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部分银行营业收入承压,2023年全年超10家银行“增利不增收”。

国有大行中,2023年,工行、建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3.73%、1.79%,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0.79%、2.44%;股份行中,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其中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地方性中小银行中,上海银行、重庆农商行、紫金农商行、重庆银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但营收则分别同比下降4.8%、3.57%、1.93%、1.89%。

乍一看,“增利不增收”似乎体现了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但分析来看,这一情况一方面源于拨备调节的稳定器作用,相比前两年年均10余个点的增幅,部分银行在去年有意放慢了拨备计提的脚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业务结构持续调整中,部分银行以增强风控、开源节流、加强运营提升利润水平为重点,继续压降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方向。

多数银行是通过少提拨备(资产减值损失负增长)支撑利润表现。这部分银行由于拨备水平较为充裕,能支持其通过拨备少提释放利润。对比2022年来看,有超10家A股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出现了下降,其中无锡银行、宁波银行、江阴银行、沪农商行、邮储银行降幅高于30个百分点。前述出现“增利不增收”情况的银行中,建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等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从行业整体上看,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5.14%,较上季末下降2.74个百分点。

“节流”也是短期出现“增利不增收”的因素之一。过去一年,在行业有效需求尚未显著复苏和净息差收窄压力持续的背景下,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增速和结构,优化资产负债定价,加强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从而提升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不过想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节流更要开源。在经营压力之下,部分商业银行展现出经营韧性。这部分商业银行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战略、策略的响应能力更为突出,通过持续的机制优化,将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准,同时能够积极拓宽收入来源。例如,浙商银行在探索穿越经济周期的方式,实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期待在经济比较好的时候,银行经营也较好但不追求最好;在经济比较差的时候,银行经营不至于很差,总体上从长远看比较平稳。

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开源”还需要把握新的业务机遇。例如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积极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支持居民消费,拓展新市民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