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科技> “管”好IT开发人员

“管”好IT开发人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5-07 09:24


□苏文力

笔者在做IT开发时,对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很在意,对上级的绩效考核要求不太上心。

但笔者逐渐意识到这种粗犷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缺陷。每位员工的情况不同,有些员工的绩效实在不理想。作为管理者,依靠的是员工业绩来体现自身价值,那就必须为此做点什么。

一些员工比较主动,对自己有要求,知道该做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做。对于这样的员工,只要别去干涉,多鼓励支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其尽情发挥,就基本能保证较好的业绩成果。部分有一定资历的员工,慢慢失去了工作激情,不会多往前走一步,更不会为团队着想。

随着近些年在管理方面的不断学习实践,笔者发现绩效考核是一个不错的管理工具。一开始,笔者看别人怎么做,照猫画虎学着用起来,效果并不理想。逐渐发现是认知有偏差,没掌握到其中的要义。使用该管理工具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确定究竟是为了要控制住员工,还是要帮助员工。管理者手中拥有权力,加之人类对于确定性偏好,本能地就会想要去控制,以为这样简单高效。可控制开发人员的成本是相当大的,别指望依靠几个考核指标就能迫使他们听话。恰恰相反,这将激发他们应对的智慧,各种钻空子或消极怠工,反过来给出更多难题,让管理者自顾不暇。

管理者除了要达成企业的目标之外,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帮助员工成长。绩效考核不能仅考虑达成公司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达成员工个人的目标。控制是单方向的,更多考虑公司的成长,没有与员工交换意见,也就无法照顾到员工的成长诉求。

既然是向员工提供帮助,那么就先要让员工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当其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想要做出改变,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特别欢迎别人的帮助。

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对方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涉及的领域,员工答复的内容反映了对方思考的程度。随着提问的深入,其在回答的过程中,就会逐渐看到自己的盲区,从而产生新的觉察和行动的意愿。这一互动过程需要管理者掌握一定的技能,也就是教练的方法。

有时候员工对公司的战略和任务要求掌握理解不到位,对自身现状也不太清楚。管理者可以补充提供一些公司信息,以及看到的对方成长状况,请对方基于此进一步打开思路,给出意见。

管理者要随时掌握绩效达成进展数据,无论好坏都要定期找员工交换意见,让员工获得及时反馈。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员工检视工作和成长情况,盘点收获,总结经验教训。员工对自己就会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可以先肯定其取得的成绩,再提出进一步的希望,最后宣布考核的结果。

若考核结果比较好,对方会受到激励,争取来年做得更好。若考核结果不如预期,一般也能平静看待。毕竟经过前面的讨论,心里已基本有数。即便仍有不满意的地方,也比较容易进一步沟通。

以该方式开展绩效管理,管理者和员工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团队的伙伴。大家目标一致,共同创造价值,让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这将极大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绩效自然会随之有较大提高。

(作者系复旦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