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金融“春雨”润河套

金融“春雨”润河套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5-07 09:10

□张慧 本报记者 赵修彬

初春四月,《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行走在内蒙古河套平原,随处可见农户们抢抓农时、精耕细作的忙碌身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春耕画卷正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勇当支农惠农“主力军”

“针对春耕生产农时短、资金需要急的特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巴彦淖尔监管分局向各家金融机构下发《‘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方案》,指导全市银行保险机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提早部署专项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新媒体等途径,宣传金融支持春耕备耕政策。”巴彦淖尔监管分局局长赵红涛说。

记者了解到,巴彦淖尔监管分局要求各涉农银行机构立足职能定位和自身优势,备足信贷资源,加强走访对接,及时满足各类涉农主体种植过程中的融资需求。一季度巴彦淖尔市六家机构共组织开展对接活动235次,对接市场经营主体数量7242个,对接群众6.29万人次。全市涉农贷款余额726.45亿元,较年初增加40.22亿元,主要银行机构新发放春耕备耕贷款101.76亿元,有力支持春季农业生产。

跑出春耕春种“加速度”

“你们能到村里办理业务真是太好了!”“这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去银行就能办理贷款。”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石兰计村的农户张青这样对记者说道。

春耕时节,遍布乡村的212名驻村客户经理,以移动办公、现场办公的形式,建立起了春耕备耕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同时通过“流动金融服务车”“金融服务队”同步开展金融知识咨询、信贷产品推介、支付结算办理等服务,成为百姓身边的“金融管家”。今年以来,在巴彦淖尔监管分局的指导下,辖区金融机构全力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抢抓农时,备耕备播,不断加大助农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畅通金融服务环境,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民生交易新增1.98万笔,对重点帮扶县项目提供资金贷款30.9亿元,提高春耕备播办贷效率,受到广大农户欢迎。

奏响强产兴产“最强音”

聚焦质效,创新金融产品。辖内银行业重点培育特色产业,优先满足农业生产中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生产资金需求,加大对香瓜、枸杞、黄柿子、麒麟西瓜等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彻底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赵红涛说,“巴彦淖尔监管分局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引导辖内机构推出‘农机具贷款’‘沃土惠农贷’‘农资快贷’‘兴农快贷’‘地易贷’等服务春耕备耕专属金融产品26种,充分满足各类种植主体资金需求。”

辖区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小微、涉农等经营主体,走访、对接春耕备耕领域企业10182户,达成意向8810户,意向贷款292524.78万元,落地贷款金额224393.13万元,为涉农企业提供低成本、普惠型的资金支持。陕坝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中农深耕平台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农产品物流、农资采购、资金支持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构建起农业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金融生态圈,最大限度保障辖内涉农主体金融服务成效,以金融力量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开辟助农兴农“快车道”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辖内金融机构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低效地力提升为核心,积极探索“农地+”模式创新。

辖内大型银行依托“互联网+涉农大数据”与土地确权数据库直连,与政府合作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实现凭借土地流转信息即可获得信用贷款;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依托风控模型和策略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户提供信用类线上个人经营贷款。中国银行与市农牧局、财政局签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政银”合作,围绕牛羊养殖加工、乳产业链、粮食生产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出20多款专属服务方案,为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小麦的收成不错,但是价格不高,小麦种植增产不增收,在资金短缺之时,巴彦淖尔河套农商银行送来了‘及时雨’。”临河区新华镇新乐村种植大户李乐介绍。李乐多年前就曾在巴彦淖尔河套农商银行贷款50万元,现在又为春耕备耕的资金发愁。得知这一消息后,该行为其增加授信至100万元,解了其燃眉之急。辖内金融机构紧盯“实效”,以普惠金融精准高效灌溉乡村振兴,积极运用新科技、新工具,实现传统与创新联动发力,探索实施限时办结制,确保信贷资金“快受理、快调查、快审批、快发放”,农业保险愿保尽保、应赔尽赔、快赔早赔。信贷支持切实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让地块零散、产出低下的“望天田”,变为成方连片、效益倍增的“高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