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政策解读】重视壮大耐心资本

【政策解读】重视壮大耐心资本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5-06 08:26

□记者 许予朋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从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二季度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呵护市场预期。未来,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将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宏观政策方面,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财政政策需“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货币政策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结合会议定调及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专家普遍认为,二季度实施降准的可能性提升,同时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注重“精准有效”,引导信贷资源投向科创、绿色、普惠等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在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看来,目前,中小银行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5%-6.5%,而大型银行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5%,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随着2024年下半年美、欧央行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央行或转向降息,我国政策利率下调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将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继续实施降准、降息都有较大的可能性。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在结构上。加强“精准滴灌”,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二季度货币政策着力点将继续放在“精准有效”上,但不排除通过降准配合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金融系统将用好新设立的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和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

创造消费场景 培育耐心资本

扩大内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次会议对扩大内需着墨颇多,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等要求。对此,温彬表示,此次会议将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点工作的第一项,体现出中央对于“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的高度重视。

当前,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无疑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连平指出,根据测算,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和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这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而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总计有望带来3500亿至4000亿元的消费增量,带动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提升0.7个百分点至6.2%。

强化对相关领域的金融支持,银行业保险业义不容辞。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日前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工作推进会,明确各金融机构要尽快建立行内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对接,积极满足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可见,当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除了扩大内需,本次会议还重点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强调要“因地制宜”,同时加强资金支持方面,明确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当前,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力度较大。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20.4%,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4.4个百分点。

发展科技金融,还需探索从贷款走向“贷款+”。温彬指出,耐心资本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表述中,应是指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中长期投资资金,主要解决的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科技创新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更高、回报周期更长。有研究认为,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平均年限超过15年,因此更需要耐心资本支持。”董希淼建议,可考虑适当修改相关规定,扩大保险资金、理财资金、社保基金等进行直接投资的比例,让它们成为耐心资本的“国家队”。同时,可考虑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与风投创投机构合作,同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

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政策

从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当前防风险工作的落脚点依然是房地产、地方债和中小金融机构。其中,房地产是重中之重。

会议指出,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同时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今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在银政企协同发力下,截至2024年3月末,商业银行对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送的第一批“白名单”项目全部完成审查,其中审批同意项目数量超过2100个,总金额超过5200亿元。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将有效满足房地产项目和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增强居民购房信心。

消化存量房产方面,温彬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多地已推出住房“以旧换新”政策,包括地方政府通过国资平台收购群众手中二手房作为保租房,售房款用于购买新房模式。这些政策有利于畅通一二手房置换链条,提升楼市活跃度。部分城市还出台政策鼓励市场主体将自有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也是盘活、消化存量房产的重要方式。

优化增量住房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提出,下一步要采取“市场+保障”双轨模式,逐步提高保障房供给比例。与此同时,新建住房品质要适应市场需求,体现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