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27 21:16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许予朋】
“普惠金融发展的‘硬币两面’,一面是解决融资难问题,另一面是金融消费者保护。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在提高中小微弱经济体的金融福祉过程中,一个可度量的指标就是金融健康。从这一角度出发,关注金融健康至关重要。”4月26日至27日,在由《金融监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主办的“金融强国”主题对话暨金融学院院长联席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
本次会议期间,CAFI、蚂蚁集团研究院共同发布主题为“消费者金融健康——从理念倡导到实践探索”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贝多广在发布报告时介绍,在3.06万个有效样本中,四成金融消费者处于比较或非常健康状态,15%左右的受访者金融健康状况需要“重点关注”。
关注消费者金融健康,价值何在?
对此,报告指出,在微观层面,消费者金融健康关乎为数众多的个人、家庭、小微经营主体的韧性与发展。在行业层面,消费者金融健康意味着“好客户”与金融机构业务成长潜力,也是金融服务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在宏观层面,消费者金融健康是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发现,消费者金融健康状况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群体中呈现出鲜明的差异。
具体来看,“越年轻,越挣扎”。贝多广介绍,金融健康水平随着年龄先升后降,青年金融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同时,消费者中学历越高,金融健康水平越高,特别体现在对保险的接受度上。“我们发现,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受访者保险保障覆盖比例最高。说明消费者学历越高,抵御风险的意识越强烈。”贝多广表示。
此外,报告显示,城镇居民的金融健康显著优于乡村居民,处在“比较健康”和“非常健康”区间的乡村居民合计不足两成。灵活就业者和小微企业主金融健康状况明显不及固定工作者,流动性紧张问题最为突出。
基于调查勾勒的消费者金融健康“画像”,报告认为,提升金融健康可从提升数据应用、加强金融教育、完善保险保障等多方面入手。
在宏观层面,报告建议,一方面,应以金融健康为抓手,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以深化数据应用和科技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从提升可得性到追求更广泛的消费者金融健康转型。另一方面,应将金融健康作为国民金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未成年人逐渐形成基础金融思维,在走向社会时更加从容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金融事务。形成长效、动态教育机制,对金融教育的框架、主题、内容和形式等进行不断提升。
在行业层面,报告认为,金融服务供应商应持续关注客户的金融健康,这有利于提升客户留存率、优化风险管理、促进业务增长。可考虑通过行为助推和实验分析,拓展聚焦金融健康的商业模式。要加强关注重点人群,增强赋能的针对性。此外,可考虑推动普惠保险发展。
“未来中国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要重点发展普惠保险。”贝多广强调,有必要有针对性地推动普惠保险进一步普及,来巩固加强社会安全网。同时他指出,金融健康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金融机构需持续运用这一指标来为业务优化提供信息和佐证。
扫描二维码获取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