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主旨演讲> 肖远企:坚持监管“风险为本”,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肖远企:坚持监管“风险为本”,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27 17:08

□记者 仇兆燕

4月26日-27日,由《金融监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共同主办的“金融强国”主题对话暨金融学院院长联席会在北京举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远企结合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实践,围绕各界关注的金融监管理论及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肖远企

当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上下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各项工作。“从去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揭牌,到今年4月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我国金融监管领域机构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金融监管力量进一步充实。”肖远企进一步介绍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成效,一年来,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监管执法震慑力持续加强,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成效明显,“大消保”工作格局逐步落地,金融监管效果持续显现,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

在特定阶段究竟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金融结构才能对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促进作用?

肖远企表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融结构。在尊重金融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一国金融结构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体制、金融深化程度以及传统金融习惯、文化密切相关。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已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金融结构,在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当然,金融结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动态变化的。特定阶段究竟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金融结构,这一问题仍然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金融结构体系。

关于建立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肖远企表示,监管的主要目标是防风险,监管框架当然也应建立在以风险为本这一基础上。同时,他结合我国的监管实践进行了分享,经过探索和努力,我国已形成较系统的金融监管框架体系,从约束杠杆角度,有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等监管指标;从约束行为角度,有公司治理、关联交易、操作风险防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消费者保护等规则;从逆周期与跨周期角度,银行业有逆周期资本、拨备覆盖率,保险业有责任准备金计提等规则。“监管理论与规则既需要能有效防控和处置已发生的风险,也要具有前瞻性,引领引导金融活动规范发展,提高早识别、早预警、早缓释、早处置的能力。如何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监管框架,仍需有更多的理论支持。”他表示。

关于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在监管中的地位,肖远企表示,传统监管理论倾向于对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和金融产品设定风险与合规的指标,比较少关注机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在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战略关乎方向,比如,遵守什么样的愿景,追求什么样的规模,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等。商业模式包括建立什么样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盈利基础以及建立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制度等。

结合美国硅谷银行的案例,肖远企进一步表示,美国硅谷银行在长期低通胀、低利率环境下成立并快速增长,构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但2022年后这一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通胀与利率短期之内大幅提高,其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已不再适应大幅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由于缺乏弹性也难以作相应调整和改变,从而陷入经营困境并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倒闭。因此,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是否与机构本身的资源禀赋、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相匹配,以及是否具有足够的应变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构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在监管中如何有效评估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的适配性与应变性,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激发和培育金融机构防控风险的内生机制。肖远企表示,金融机构毕竟是金融从业者在经营管理,他们处于业务第一线,对业务风险情况有最直接的了解,其角色在防控风险方面至关重要。监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并巩固金融机构防控风险的内生机制与原动力,筑牢防控风险最基础最直接的第一道屏障。其中,良好的金融文化是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已经作出全面深刻的阐述,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做好贯彻落实,把金融文化植入融入金融机构的血液与基因中,这既是金融行业的重大使命,也应成为广大金融从业人员的不懈追求。

在金融领域,公司治理作为重要监管元素已有很长历史。被普遍采用的风险评级体系中,公司治理作为其中一个评价要素,一直被赋予较高权重。肖远企表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近现代金融历史表明,那些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无一例外都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或公司治理机制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形。对于公司治理监管的关键目标究竟是什么,的确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建立制衡机制同时不损害经营运行效率,从而维护金融消费者、股东、员工、国家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实现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就是公司治理监管的关键目标。

《金融监管研究》是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探索和研究金融监管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业学术期刊。


在金融强国主题对话暨《金融监管研究》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肖远企

2024年4月27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金融强国主题对话暨《金融监管研究》学术年会。举办这一活动,汇聚监管部门、学界业界智慧,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建言献策,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今年1月份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了金融强国建设的目标和核心要素,为我们当前和今后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上下正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各项工作。从去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揭牌,到今年4月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我国金融监管领域机构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金融监管力量进一步充实。一年来,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监管执法震慑力持续加强,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成效明显,“大消保”工作格局逐步落地,金融监管效果持续显现,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

《金融监管研究》是由金融监管总局主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探索和研究金融监管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业学术期刊。借今天学术年会的机会,我就金融监管研究的部分重点课题谈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关于监管如何促进建立稳定有韧性的金融结构。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关系紧密。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融结构。在尊重金融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一国金融结构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体制、金融深化程度以及传统金融习惯、文化密切相关。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金融结构,在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当然,金融结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动态变化的。在特定阶段究竟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金融结构才能对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促进作用,而不是促退或中性作用,仍然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金融结构体系。

第二,关于风险为本的监管框架。监管的主要目标是防风险,监管框架当然也应建立在以风险为本这一基础上。经过探索和努力,我国已形成了较系统的金融监管框架体系,从约束杠杆角度,有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等监管指标;从约束行为角度,有公司治理、关联交易、操作风险防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消费者保护等规则;从逆周期与跨周期角度,银行业有逆周期资本、拨备覆盖率,保险业有责任准备金计提等规则。我们知道,监管理论与规则既需要能有效防控和处置已发生的风险,也要具有前瞻性,引领、引导金融活动规范发展,提高早识别、早预警、早缓释、早处置的能力。如何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监管框架,仍需有更多的理论支持。

第三,关于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在监管中的地位。传统监管理论倾向于对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和金融产品设定风险与合规的指标,比较少关注机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在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战略关乎方向,比如,遵守什么样的愿景,追求什么样的规模,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等。商业模式包括建立什么样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盈利基础以及建立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制度等。美国硅谷银行在长期低通胀、低利率环境下成立并快速增长,构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但2022年后这一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通胀与利率短期之内大幅提高,其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已不再适应大幅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由于缺乏弹性也难以作相应调整和改变,从而陷入经营困境并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倒闭。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是否与机构本身的资源禀赋、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相匹配,以及是否具有足够的应变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构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在监管中如何有效评估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的适配性与应变性,也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四,关于激发和培育金融机构防控风险的内生机制。金融机构毕竟是金融从业者在经营管理,他们处于业务第一线,对业务风险情况有最直接的了解,在防控风险方面其角色至关重要。监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并巩固金融机构防控风险的内生机制与原动力,筑牢防控风险最基础最直接的第一道屏障。其中,良好的金融文化是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已经做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做好贯彻落实,把金融文化植入融入到金融机构的血液与基因中,这既是金融行业的重大使命,也应成为广大金融从业人员的不懈追求。

第五,关于公司治理的关键目标。在金融领域,公司治理作为重要监管元素已有很长历史,被普遍采用的风险评级体系中,公司治理作为其中一个评价要素,一直赋予较高权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近现代金融历史表明,那些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无一例外都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或公司治理机制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形。对于公司治理监管的关键目标究竟是什么,的确有不同观点。我认为“建立制衡机制同时不损害经营运行效率,从而维护金融消费者、股东、员工、国家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实现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就是公司治理监管的关键目标。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十分丰富,提出这些问题仅供大家在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参考。我就讲这些,预祝本次学术年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