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一个金融人的历史情怀

一个金融人的历史情怀

——访《历史四季》作者冯敏飞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26 10:39


《历史四季》(新世界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金融作家冯敏飞的新著《历史四季》于2024年4月出版发行。金融如何与历史发生关联?《历史四季》呈现了怎样的“四季风物”?金融人为什么需要历史的滋养?冯敏飞向本报阐释了有关《历史四季》的种种玄机。

□记者 方磊

历史有趣

《中国银行保险报》:作为一位写作者,您是如何转向历史主题的写作的?

冯敏飞:转而写历史随笔,实属偶然。2008年夏,当地作协询问有没有新作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我说没有,都在写古代小说。过后忽然想,写汉唐等建国立朝60年之际如何?于是写了《历史上的60年》并顺利出版。

自古以来,“盛世”振聋发聩,但《辞海》《辞源》上找不到这个词条,更没有系统性研究的专著,加之“康乾盛世”争议很大,我想了解究竟,试作梳理,于是写《中国盛世》。这书尝试对历史盛世(包括治世与中兴)进行系统性梳理,因此被誉为“开山立派”云云。这给我极大鼓舞,一发难以收拾。2018年后我开始全身心投入这方面的阅读与写作,相继出版《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危世图存》等,刚好构成创世、盛世、危世、末世“历史四季”。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新著创作中您遇到的难题有哪些?是如何解决的?

冯敏飞:写历史小说相对较轻松,但我毕竟不是历史科班出身,写历史随笔常有似是而非的感觉。写《历史上的60年》时,曾邀请历史系毕业的外甥合作,可他忙于高中毕业班教学,我只好单干,邀请一位历史系讲师帮我把关,以免出现硬伤。随后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学名家魏孔明、韩志远等的热情鼓励与指导帮助,马勇老师还为我两本书作序,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阅读学专家聂震宁为《历史四季》作序。

我力求“比正史好读,比野史可信”,叙述尽量引用正史原文,议论则尽量引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名著。新世界出版社建议《历史四季》体现“轻学术”风格,引文出处加以标注。这一改可不轻松,翻箱倒柜,很多书重读,还新买了不少参考书。

《中国银行保险报》:透过历史的万象,您想阐释的内容有哪些?

冯敏飞:“历史四季”的概念源于自然四季,显然有周而复始之意,但任何比喻都不是周密的。王朝一遍遍兴、盛、衰、亡只是一种历史现象,并不是规律。规律不可摆脱,而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为什么要一代代重写历史?早在1941年的延安,中国历史研究会就谈到历史的现代阅读问题,明确认为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之类现成史书“不适合于学习历史的需要”(对于专家学者另当别论),因为一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二是对于人民生活境遇记载非常简略,三是最重要一点,即“我们要探求中国社会循着怎样的道路向前发展,而这类书却竭力湮没或歪曲发展的事实,尽量表扬倒退停滞阻碍社会发展的功业”。英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希尔也说:“每一代人都需要重新书写历史,因为尽管过去发生的事本身不会发生改变,但现实是不断变化的,每一代人都要对过去提出新问题,发现与现在相似的新领域,再现先辈所不同的侧面。”我们这代人对于历史的思考与司马迁、司马光、朱熹不同,也肯定与梁启超、范文澜、吕思勉不一样,需要更新的“资治通鉴”。

《中国银行保险报》:请您阐述一下您书中的“四季”。

冯敏飞:《历史四季》春之卷《开国与转型:透视13个长寿王朝开国之初的蓬勃景象》,每章之后有一节《千古之叹》,卷后还有《长寿王朝的“长寿秘诀”》;夏之卷《盛世与治世:撩开20个历史盛世的面纱》与秋之卷《变法与复兴:揭示9个中兴的奥秘》每章之后有一节《去脉》,夏之卷后还有《历史盛世的若干特征》,秋之卷后有《超越中兴》;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每章之后有一节《后果》,卷后有《王朝之亡与帝王》。我不敢说这些议论多么独到,但都是我深思熟虑的。

也正因如此,我觉得写历史随笔更有趣,更有意义。与其写三四流小说,不如写这些或许不入流的历史随笔。

“读史明势”

《中国银行保险报》:您认为这本新著和今天有怎样的关联?

冯敏飞:我认为应当慎提“古为今用”,而要强调“读史明势”。历史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线务必牢记:一是1912年由帝制开始转为共和制,二是二战胜利结束“丛林时代”并开始转入国家主权时代。不能将此前的东西简单套用到此后,否则难免弄巧成拙。

我们可以从法国历史上找到一个生动的答案:法国人民在那场大革命中努力在过去与将来之间留出一条巨大的鸿沟,生怕在新世界里混进一些旧的东西,可是正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所说:对于法国而言,有太多的社会遗产。其中自然不乏民族感情、风俗习惯以及各种思潮,它们共同构成了法国旧制度的主要部分。甚至于,他们所发起的大革命,其最终的动力来源也是那部分旧制度。虽然他们很不情愿,但客观的事实却是,他们使用旧制度的破砖碎瓦,建造成了新社会这座大厦。对于我们而言也是如此,何况我们历史上的盛世(包括治世、中兴)并非“旧制度的破砖碎瓦”,而应该是“旧制度的金枝玉叶”吧?

《中国银行保险报》:作为资深金融人,您觉得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哪些内容有利于这本新著的创作?

冯敏飞:读历史实际上是读历史上的百科全书。我在银行从事后勤工作,但对金融事业也有些深层的了解,业余写过《用贷款享受今生》等几本金融读物。这对于《历史四季》经济、金融方面的写作,显然是有益的。

《中国银行保险报》:您觉得金融人多学历史、多看历史、多懂历史对自身事业和生活有哪些裨益?

冯敏飞:在十年前的《中国盛世》新书发布会上,我说:“读史写史虽不能延长人的寿命,但可以增加人生厚度。”中新网还曾用此做标题。金融人不例外,也需要增加人生的厚度。

步入金融界之初,听说日本银行办文学刊物我还有些不解。我在分行负责工会并兼团委书记时,新行长吴立宏给我个任务:组织青年员工办一场赛诗篝火晚会。我邀请当地著名诗人当评委,准备好当场颁奖。不料获一等奖的是一位没来得及注意到的新员工,不免有某种疑虑。抄一文参加内部活动无可厚非,但如果给“创作奖”那是组织者失职。于是临时改为事后发奖,以便从网上搜索,证实这是原创,这才给奖,并推荐到报纸公开发表。这件事给我启发:金融人绝非“经济动物”,他们的爱好与才华也多种多样。工会活动要重视唱歌、打球等大众兴趣,也应适当关注读诗、读史等小众兴趣。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实上,现在金融人并非全是经济金融科班出身,还有大量中文、新闻等非金融专业的员工。金融事业要繁荣,金融人的业余生活也应更加丰富多彩。

(冯敏飞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