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记者观察:惠民保可持续发展难题待解

记者观察:惠民保可持续发展难题待解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25 17:31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于晗)

作为基本医保的有效补充,近年来,惠民保凭借“保费低、门槛低、保额高”等优势,在全国迅速铺开。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15日,全国各地共推出 284 款惠民保,总参保人数已达 3 亿人次。然而,随着惠民保的快速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也逐渐遇到成长的烦恼,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据报道,自2023年以来,多地惠民保参保人数出现下滑。以南昌惠民保为例,2021年有40万人投保,2022年降到30万,到2023年只有20余万人;再如茂名市的“茂名市民保”,首期参保人数达到100万,第二期降至80万左右。除此之外,“惠民保”产品运营也逐步出现分化。截至2023年11月15日,各省(区、市)推出的284款“惠民保”产品中(不包含迭代产品),211款持续运营,有73款停止运营,其中有3款未正式运营即停售。

归结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政府指导、竞争乏力、市场饱和、销售不达预期等因素,一些地区出现多款产品合并为一款产品的现象,造成参保人数下滑,部分地区“惠民保”停售比例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地区惠民保的赔付门槛较高,不少人生病后发现无法赔付,“明明看病花了很多钱,惠民保却一分都报不了”成为很多人放弃续保的主要原因。

从商业角度来考量,对保险公司来说,由于惠民保保费较低而保额较高,经营主体一般只能通过提高产品的赔付门槛,进而降低实际保障覆盖面,以保证经营的可持续性,避免效益降低甚至亏损。

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实现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各方眼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不久前,复旦大学许闲教授团队发布的《2023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就提出“惠民保”的十大迭代方向,包括:调整保险费率、增加版本选择、优化运营方案、调整保险金额与免赔额、调整赔付比例、增减产品责任类别、增加药品及适应证、调整增值服务项目、提供续保优惠、改变既往症患者赔付方案。

笔者认为,惠民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要重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优化供给和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标准。对参与主体进一步明确能力要求,鼓励多家公司组成共保体或进行再保险分摊,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同时,加大与健康管理服务的融合供给,实现“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二是要加强产品精细化设计和运营,设置针对特定风险群体的专属惠民保。可针对七大群体、三类主体设定专属产品,根据年龄和健康状态等因素设计产品与相应条款,进而扩大参保群体,运用大数法则抵御逆向选择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提高政府参与度。政府部门在提高普惠保险参保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的深度参与和指导,有助于推广惠民保的普惠属性,扩大民众对惠民保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从而推动民众的广泛参保。立足政府职责和义务,强化惠民保的信息披露。打通基本医保、医疗机构、商保公司的信息互通渠道,便于惠民保进一步精准定价、更新迭代和优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