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银担”共绘“新”未来

服务新质生产力·金融这么干

“银担”共绘“新”未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23 08:21

□记者 张瑾

从被“卡脖子”到实现国产替代,从“零基础”攻关到助力大国“智造”……近年来,越来越多掌握“独门秘笈”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成为探索实现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关键主体。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获悉,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金融机构正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指导下,充分发挥银担合作的“放大器”功能,积极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早、向小、向未来,“担”起更多“从0到1”的新突破。

企业难题:初创研发缺资金

数量多、“个头小”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这些身处细分产业一线的“蚂蚁雄兵”,拥有旺盛的创新活力,也面临初创期的种种资金压力。

上海狮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狮尾智能”)从事城市复杂环境无人机飞控系统研发,致力于为空中全自动飞行提供解决方案。公司创始团队曾参与C919大型客机飞控项目研发,既有负责软硬件的技术专家,也有项目工程管理专家。

“完成大飞机飞控项目首飞两年后,我们开始自主创业,希望能够利用自主飞行技术为中国航空行业带来突破和变革。但在创业初期,订单落地慢且研发投入巨大,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困难。”狮尾智能创始人施维表示。

在“从0到1”的初创期,同样面临资金压力的还有上海多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羽信息”)。这家由复旦大学毕业生自主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专注于智能化沙盘的系统研发及制造,其生产的智能沙盘可实现业内领先的人机交互操作。

“研发产品需要资金,供应商需要预付货款,而传统金融产品又需要通过抵押来获得贷款,创业初期的资金来源成为横亘在企业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多羽信息财务负责人施纪平说。

科技创新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如何助力小微科企跨过资金这道坎?化解难题需要对症下药。

金融解题:“银担”合作快又省

“初创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通常不那么‘好看’,他们独特的竞争力,可能无法直接通过资料看出来。”上海银行漕河泾支行副行长张震告诉记者,“‘银担’携手推出的创业担保贷款提供了化解难题的有效路径。”

据了解,区别于一般贷款以财务报表为核心的审贷手段,创业担保模式更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通过将担保贷款与科技属性、创业团队等因素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科创企业特点的评审机制,可以既快又省地化解小微科企迫切的融资需求。

以上海银行与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联合推出的“创业担保批次贷”为例,目前,符合政府认定资质、获得创业投资、获得专项资金、创业创新大赛获奖、人才计划成员、高质量就业等六类情况之一的企业可通过推荐纳入“批次贷白名单”。

“‘白名单’内企业可由银行自主审批放款,免去市融资担保中心审核环节,业务办理时间由原来的至少1个月缩短至两周以内。”张震介绍说,“按照上海市政策规定,创业担保免收担保费,正常还款后,企业还可以向各区就业促进中心申请贴息,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将低于2%。”

近期,在通过走访充分了解狮尾智能、多羽信息的经营情况及资金需求后,上海银行漕河泾支行分别为上述两家企业匹配了300万元“创业担保批次贷”和5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及时缓解了企业创新研发的资金压力。

“流程便捷、速度快、利率低。”施纪平对记者表示,贷款资金已在今年3月迅速到位,一年期限正好解决了公司短期使用资金的需要。“到期还会继续申请,上海银行也表示将为我们提供‘无缝衔接’的支持和服务。”施纪平说。

据了解,从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末,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累计批准创业担保贷款1140笔,担保贷款金额超25亿元。

上海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兼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主任卢华表示,今年,上海市级财政还安排了2.5亿元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资金,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支早、支小、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