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普惠> 普惠保险:要平衡好“义”与“利”的关系

综述二

普惠保险:要平衡好“义”与“利”的关系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19 08:04

□记者 房文彬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以来,普惠金融的相关话题就热议不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普惠金融发展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实施,我国普惠保险也按下发展“快进键”。

2022年12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扩大了普惠保险的范围,明晰了普惠保险的种类。

近年来,保险业积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丰富普惠金融服务与产品,通过降低保费、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障、简化理赔程序等方式满足市民某些特定领域的保险需求,大大提高了保险的普及程度。不过,普惠保险当前仍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要想不断提升“普”与“惠”的保障力度,还要从经营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着手寻找解决方案,平衡好功能性和盈利性,找到“义”与“利”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中华财险农村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徐向勇表示,普惠保险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普惠保险工作是保险业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工作举措。相对于普惠信贷,普惠保险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服务对象覆盖了小微企业、老年人、农民、新市民、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等群体,保险产品涵盖了农业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保证保险等险种。此外,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方式主要以保险保障为主,相对于银行提供的普惠信贷产品来讲,是隐性需求。因此,做好宣导工作至关重要。4月12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指导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举办了“普惠保险典型案例交流会”,发布了20个普惠保险典型案例,社会反响强烈。普惠保险已经成为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徐向勇进一步表示,对于普惠保险而言,所谓“义”,强调的是社会效益、政策效果、惠民性等,所谓“利”,强调的是经济效益、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等,科学稳妥处理好“义”和“利”关系,是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要明确普惠保险是一种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保险产品,有着社会效益相对较高而自身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准公共产品就应当由政府采取一定方式介入。各级政府的组织引导、补贴支持、宣传动员对普惠保险发展来讲十分重要,如农业保险,各级财政提供了强有力的补贴支持,强力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农业保险在支持受灾农户抗灾自救、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基本稳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方面也发挥了愈加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普惠保险越是活跃、保险保障作用发挥越好的地方,当地政府支持的力度就越大、措施就越有力。

其次,在普惠保险发展中划分明确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制定政策框架,明确任务目标,提供组织支持和一定比例资金支持,好比是规划师;保险公司则发挥好专业优势、风控优势、成本优势,通过丰富、生动、灵活、高效的服务落实好政策目标,好比是工程师。总体上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晰、协同合作,分工不分家,这样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牢固。

最后,确保保险公司有一定合理利润,是实现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中需要付出成本,如系统研发、人力投入、宣传动员等,有一定利润也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快自身积累,通过加大投入等方式扩大普惠保险规模,这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契约精神。

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全国各行业面临的新课题,又是保险业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一件大事,保险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有效保险保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徐向勇认为,保险公司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丰富产品供给等,持续提升保险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保险消费者服务的获得感。一方面,提供风险减量服务。美国保险专家贝斯特说过,再多的保险赔付仅仅是将风险从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转移到另一家企业,已造成的损失却无法挽回。以降低风险隐患、切实降低重大风险损害发生为目标的风险减量则显得尤为关键。保险公司具备识别、分析风险的专业知识,积累了大量的风险损失资料和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在风险减量领域开展了积极实践,如中华财险在广东开办的“保险云鱼塘”,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监测阈值自动开启增氧机、投料机等设备,推送预警信息至养殖户手机,帮助养殖户采取防御措施,降低因灾损失,养殖户也可以通过水下摄像头实时观测鱼的生长,排查病虫害风险。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提供预警信息、开展教育培训、进行隐患排查、推进智慧农业等,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全面的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另一方面,要丰富产品供给,提高保障水平。以农业保险为例,要加大保价格、保收入等更高层次保险产品服务推广力度,不断增强农业产业抵御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变化、国内外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促进农业从业者收入基本稳定,提高农业产业发展韧性。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风险需求,延长农业保险的保障服务链条,对生产、加工、仓储、流通、运输等环节提供配套保障服务,通过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切实增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和韧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莫秀根认为,目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一方面在保险,另一方面是资产管理。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调查,每一个家庭不一定都有普惠信贷的需求,但一定都有普惠保险和普惠理财的需求。“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普惠保险和普惠理财是未来需要加强建设的领域,需要全行业共同建立普惠金融生态圈,兼顾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莫秀根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