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养老保险三支柱保障“老有所养”(下)

养老保险三支柱保障“老有所养”(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17 08:05

□马强

(上接4月10日本版同名文章)

当下,养老并不仅仅是60岁以上老年人才需要应对的事情,中青年群体为长辈和自身老年期需求已经开始了养老方面的思考和准备。金融机构除了向老年人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外,还向中青年群体提供应对其老年期金融保障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养老金融的对象群体涵盖老年、中年和青年,广泛且庞大。商业保险是满足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居民对个性化、多层次、多元化养老保障需求和风险转移需求的最有效、最科学机制。现实中,保险业积极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康养产业,已成为中国保险业的普遍共识和不可忽视的潮流。

中国保险业参与康养产业的方式和路径选择

保险+康养的生态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保险公司资产配置效率,通过保险资金运用还可以延伸至优质康养产业的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养老服务、专业护理、康复、养生等服务范畴,能够为保险业拥有的具备支付能力且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客户提供风险保障、风险转移、财产安全等保障,还可以满足其在财产保值增值、健康、养生、养老、医疗、医药、文旅等方面的多元化、品质化需求。

保险+康养模式虽然是良性、优质且具备巨大潜力的融合发展机制,但在实践中如何精准切入、实现有机结合、发挥正面效能、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是一个颇具难度、内涵丰富且专业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筹划、科学布局、稳步落实。当下,中国社会已有若干种保险+康养的路径模式。

一是保险机构作为专业经营风险保障和风险转移服务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立足本源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尝试成为更丰富养老保险产品的供给者。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积极研发老年群体需求集中的疾病、医疗、意外伤害、失能失智、护理、辅具适配、适老化应对、养生、文旅、养老资金管理、养老资金保值增值等专属保险产品,将成为助力保险机构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是保险机构的资产配置功能在康养产业中初步发挥出更加坚实、充分、长期、稳定的投资效能,拓展其在医疗和养老体系建设中的支付主体地位。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国家允许保险机构有序投资中西医等医疗机构和医养结合及康复照护服务机构,鼓励保险资金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具备医养结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等,这些有益尝试增加并促进了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

三是保险机构对老年人养老财富的保值增值,在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和年金给付等方面,具备专业、稳健、高质量的综合性资管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资金保值增值。保险是唯一兼具增值与保障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在保值增值的同时对参保人的人身风险进行管理,这一独特优势势必使保险在商业养老金融格局中发挥重大效能。

四是保险机构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积累了广泛、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优势,同时保险机构的风险保障、风险分散、经济补偿功能使其拥有大量长期稳定的优质客户。康养产业资源与保险行业融合发展,以合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产品模式、合作方案,强化保险+康养的对接,延伸服务范围,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与保险产品及保障体系对接起来,使保险+康养携手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专业机构,将是一个可以撬动中国社会新的增长动能的系统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可限量。

五是保险机构在自身科技创新发展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兼顾康养产业科技和数据资源的整合。科技和数据是保险业的重要资产、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保险经营的定价要素,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无论是保险业,还是医疗机构、养老机构,都已积累了大量的行为和场景数据,这些数据具备高度的潜能价值,保险业在医疗健康体系参与、消费者赋能、建立新的支付方式和创新保险产品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保险+康养的模式探索、实践和总结将是一项长期使命,保险机构需要立足中国国情,以供给和需求为主线,以负债端和资产端的良性联结与协同,以科学合理的互利共赢逻辑,积极拓展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保险+康养的可持续发展。

保险公司进入康养产业时的轻重资产抉择探析

保险+康养的协同、融合发展,不是单方面只对保险业有益的单行线,不能只站在对保险业有利的一个维度衡量价值,考量利弊。在老龄化社会需求日益迫切的客观背景下,保险在营销和履约时需要来自康养产业的承诺和助力,康养产业在获客、投资和支付时需要保险业的参与和支持,保险+康养是一个双向奔赴、双向赋能的跨界融合发展课题,站在专业技能和国民经济优势地位的保险,对于两者的合作要以更大诚意、更具包容性的姿态,兼顾康养产业的立场和利益及发展需求,切实推进互惠共赢的良性合作。

从康养产业的视角来看,保险对养老的价值体现主要集中于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经营主体,保险机构通过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开发针对康养需求的保险产品,解决客户养老资金供给、涉老风险保障、涉老财富保值增值等康养风险保障和康养风险转移,以及康养资产保值增值等问题。

二是资产投资直接进入康养领域,为康养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并依托康养产业的发展回收投资收益(股权投资、采买床位、营销活动、康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助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险资依托保险业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和资金优势,助力康养产业链延伸和资源聚合,拓展康养服务对接,提高康养服务资源的匹配效率,助力解决康养资源匹配和养老产业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保险机构在深耕康养产业时,无法单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一个标准、一个概念上得出选择重资产好,还是选择轻资产好的结论,更不能单从资产轻重的角度上衡量保险+康养产业商业模式的优劣、作用和价值。重资产方式在营销端会为保险营销带来好的业务增长和业绩增加,但在履约端也会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小的履约压力。轻资产方式则会大幅减轻前期投入并便于初期切入,但在市场信心、发展竞争、抗风险能力、长期效益等方面也存在不足。相信保险机构作为专业且成熟的商业主体,有能力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设定主攻方向,在综合轻重资产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在轻资产、重资产、轻重资产兼顾(偏重或偏轻)的选择中,权衡出一个两全之策。

另外,保险公司进入康养产业的路径,是从养老社区进入好,还是从居家养老服务进入好,或是从医疗康复进入好,也是现阶段无法轻易得出理想答案的事情。而精准分析供给和需求逻辑,科学规划可持续共赢模式,准确锁定符合老年人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支付能力的实施方案,客观、理性、务实地拓展保险业和康养产业护理协同共赢发展,值得行业期待并为之努力。(下)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