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综述三:有朋自远方来 对支付有更多期待

综述三:有朋自远方来 对支付有更多期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15 08:13

□实习记者 英草卓玛

“‘不能用’,有的外国朋友绑不了境外的银行卡。‘不好用’,有的外国朋友消费金额超出一定金额,付不成账,觉得不好用。遇到问题多了,支付不便利了,自然就‘不想用’了。”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这样归纳外籍来华人员所面临的支付困境。

事实上,近期以来,相关机构关于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举措的消息不断。应当说,目前,包括外卡支付、移动支付、现金支付在内的入境支付环境已经得到了一些提升。但同时,作为在华支付服务的受益者和支付环境发展的见证者,远道而来的“老外”们依然对更加“不见外”的支付服务怀有更多期待。

“入乡”易 “随俗”难

当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掏出手机扫码支付的丝滑体验早已嵌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对不少外籍来华人员来说,移动支付的“入乡随俗”没那么简单。

《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对于大多数外籍人员来说,移动支付工具的快速“上手”并非易事,语言文字障碍是首要“拦路虎”。此外,使用移动支付软件前的身份验证和银行卡绑定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和学习成本。在此情况下,“无法使用现金”且“无法使用移动支付”的“过渡期”就变得异常尴尬。

“还是有一些用户不太熟悉(操作),不成功的例子也有出现。在支付工具的下载、注册、绑卡和支付方面,确实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也是下一步我们的一个重点工作方向。”支付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造成很多外籍人员在华支付“水土不服”的另一深层原因在于文化习俗。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个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表示,自己的母国和中国的支付环境、支付习惯有很大差别,在此情况下,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成为他们的一大顾虑。

例如,有受访者认为,欧洲的支付环境和支付习惯与中国很不一样。“欧洲人确实更加谨慎,会担心我的个人信息是否会泄漏,我的手机如果丢了是不是会束手无策。”外籍来华人员黄艾琳也表达了同样的顾虑。她刚到中国的时候,对线上支付信息安全问题确实会有担忧。但她同时也表示:“后来我发现,其实中国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信息泄露等问题,所以还是觉得中国移动支付非常可靠、可信和安全。”

支付何以更好地“入乡随俗”?如何用好支付工具?“如果刚来中国时有一个指南就好了”,这是不少外籍人士的心声。实际上,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已有探索。今年3月,人民银行发布《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及英文版本指南《Guide to Payment Services in China》,介绍了中国各类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作为北京市外籍人士重要聚集区之一,日前,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张冠彬也透露,朝阳区已筹备制作完成英文版《朝阳外国人手册》1.0版本,手册内容涵盖特色景区介绍、出行服务指导和在京生活指南等内容并突出朝阳区特色。

安全与便利平衡待解

由于资金安全等要求,支付金额限制问题是困扰在华外籍人员的一大难题。例如,有受访者说,去年底,他发现自己常用的微信支付已经到了年累计交易限额,无法再进行消费。不过,如今,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重视。今年3月,人民银行宣布将外籍人员来华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

实际上,除了移动支付的限额问题,也有受访外籍人士坦言,银行卡取现和转账额度有点“不够用”。

“我期待银行卡限额问题不要卡得那么死。”在外企工作的房振豪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会将工资发放至境外银行卡,要想使用人民币,只能去自助机具用外卡取现。“但是单次最多只能取3000元人民币,我觉得额度比较少,每次这样取的话,中间还有一些额外费用。”房振豪说。

另一位外籍人士直言,自己在支付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网银方面。“比如,我在中国的银行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我想用银行提供的网银转账,但是好像有额度限制,最多不能超过5000元人民币。无论我怎么改设置都不行,遇到金额大一点的转账,必须要去银行网点求助。”他说。

《中国银行保险报》就上述网银转账限额问题咨询某国有大行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客户使用电脑登录个人网银并使用验证码验证,日交易限额确实为5000元人民币,这与国籍身份无关。如果采用别的安全工具,对应的限额就会不一样。该工作人员同时提示,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问题,银行可能会根据客户平时一些用卡习惯去做限额管控。

支付服务并非独奏曲

“优化支付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支付服务主体、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多方形成合力,综合施策,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张青松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这样表示。

多地就优化支付服务披露具体“时间表”“任务图”,《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场所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印发,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北京蓝色港湾成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这段时间以来,一系列具体举措正在加速落地生效。在业内人士看来,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商户,打造更适配外籍来华人士支付习惯的支付场景,是解决其支付难题的一个重要落脚点,而这显然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

目前,在入境游客接触频繁的场景和保障入境人士健康的场景,移动支付还未全面覆盖外卡受理。在已支持外卡受理能力的商户中,部分商户对外卡受理尚不熟悉或存在误解。作为外卡用户识别商户是否支持外卡的重要信息,当前支付受理标识在很多地方处于“隐身”状态。VISA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外籍来华人员的首要支付方式,外卡支付目前仍然存在诸多痛点。

上述负责人建议,下一步,行业各方可以携手共同拓展外卡受理范围、提升商户外卡受理能力、加强商户培训以及持卡人的教育,进一步优化外卡受理环境,为入境人士提供便利。

移动支付也在呼唤更多适配场景和更深合作。支付宝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支付服务包括全链条的服务仍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开放后更重要的一点是场景建设,而这有赖于商户等主体的配合。

“我们和包括蓝色港湾、网联、滴滴、中国银行等多方合作伙伴一起做共建计划,一是通过大面积物料铺设来解决很多人到中国不知道怎么做、怎么支付的问题;二是在知道怎么支付以后,我们还会鼓励他们愿意付,比如可以直接用自己家乡的钱包,或者绑定VISA国际卡支付享优惠等活动。”另一位支付业内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