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钱币史迹】早期拜占庭帝国金币

【钱币史迹】早期拜占庭帝国金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12 10:10

□孔鼎音

拜占庭即东罗马帝国,作为中古欧洲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它曾长期扮演古希腊罗马文化守卫者的重要角色,在这一光环的笼罩下,拜占庭铸造的货币颇具自身特色。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凝聚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重因素。早期的拜占庭帝国处于从罗马化国家向希腊化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无论意识形态、政治体制还是文化背景均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相应体现在帝国铸造的金币上。

体现皇室权威

狄奥多西王朝是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该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狄奥多西二世,这一时期铸造的索利多金币正面是皇帝本人身着甲胄、肩扛长矛的肖像,一身戎装的君主形象反映出以武立国的拜占庭继承了古罗马的尚武传统。钱文表达了在位君主向罗马开国皇帝奥古斯都的致敬之意,体现了拜占庭与罗马之间的政治传承关系。金币背面是胜利女神维多利亚的立像,女神右手持有镶嵌珠宝的十字架,象征着基督教逐渐取代历史悠久的多神信仰,成为拜占庭全体民众共同认可的新意识形态,金币下方刻有铸造机构君士坦丁堡造币厂的字母缩写标记CON.OB。

狄奥多西二世在位48年后去世,继承皇位的是元老院议员马西安努斯,他在位时铸行的金币与前任大同小异,都是正面君主戎装像,背面为胜利女神站像,就连钱文内容都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只是更换了皇帝的相貌和名字,这与中国古代皇帝登基后铸造新的年号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胜利女神维多利亚站像

狄奥多西王朝之后执政的是利奥王朝,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对外战争和国内叛乱频发,包括国防工程、士兵军饷、战争赔款等在内的一系列巨额开支将帝国压得喘不过气,整个国家的财政处于破产边缘。面对危局,年逾六旬方才即位的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在公元498年大力推行货币改革,他将原来流通的三种金币(奥雷、索利多和塞米西斯)简化为两种金币(索利多、“减重”索利多),三种银币(特雷米西斯、米里亚伦斯、西利克)简化为两种银币(米里亚伦斯、西利克),两种铜币(富利、纽姆斯)简化为一种铜币(富利)。通过简化货币种类,有效避免了繁琐的日常交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流通和发展。同时,又将钱币面值从原来的罗马记数法转变为希腊字母记数法,这是拜占庭钱币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着真正(希腊化)的拜占庭钱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阿纳斯塔修斯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强化了拜占庭国家货币的权威性,恢复了货币的信用,有力保障了国家铸币在国内市场的流通,为国库增加了32万磅黄金的储备,为后继者复兴帝国打下雄厚的经济基础。他还通过设计铸币纹刻的样式重新确立了铸币的标准,有效区分了合法货币和私铸货币,进一步体现了皇室权威,造币的外观也随之慢慢发生变化。货币改革之后,原来的货币仍然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但其价值只有新铸货币的一半。

查士丁尼一世像

贸易往来曾流入中国

历经风雨如晦的利奥王朝,拜占庭迎来了第一个全盛时期——查士丁尼王朝。盛世铸币体现了王朝新气象。查士丁尼一世时期铸造的索利多金币正面依然是传统的四分之三君主戎装像:皇帝戴头盔穿胸甲,手持十字架。金币背面图案则从传统的维多利亚胜利女神像改为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标志——手持十字架和十字球的守护神安淑莎(Anthousa)的站像,下方依然刻有造币厂的字母缩写标记。意味着具有拜占庭特征的神祇形象开始出现在铸造的钱币上。

安淑莎站像

公元643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一世派出的专使首次来到唐朝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接见,“降玺书答慰,赐以绫绮”。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拜占庭金币随商旅流入中国。目前,我国境内出土的拜占庭金币有70多枚,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等丝绸之路沿线地区。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两枚拜占庭金币在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属于唐代文物。金币正面的两位头戴王冠的半身人像,据专家考证正是希拉克略和他的儿子。

拜占庭帝国前后延续了1000余年。公元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这个走过了漫长的十个世纪的古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帝国虽已远去,但散落于欧亚非各地的文物成为追忆和研究拜占庭文明的重要物证。那些陈列在国内各大博物馆的拜占庭金币,作为历史上中西交流的见证者,继续无声地向参观者诉说着往事。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总行)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