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 加快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郭万达:

加快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11 10:2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大湾区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原始创新能力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保持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支撑,也是企业不断突破高新技术、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业链加速重组的态势,大湾区要重视提高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级。目前,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4个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发、促进合作中发挥了重要试验示范作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利用好合作平台优势,围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粤港澳联手规划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大科学设施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大湾区具有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和产业集群,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位列全球第二。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新形势下,需要加速“科技集群+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一是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在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科研平台载体共建、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科技园区联动发展等方面谋划重大项目,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二是依托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重点创新平台,协同布局大湾区先进制造产业园区,促进创新平台与产业园区在空间、要素资源、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联动协同,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级和水平。

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然是开放的、合作的、共赢的。目前,大湾区拥有香港和澳门两个国际贸易自由港,天然具有融入国际的优势。未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发挥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鼓励大湾区企业、研发机构与港澳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机构开展科技合作,构建由内地与港澳及其他国际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智力资源、风险资本机构等构成的科创联盟,打造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与此同时,要推动粤港澳科技市场一体化发展。既发挥香港和澳门的国际化优势,也发挥大湾区内地城市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广阔、产业链齐全的优势,推动粤港澳科研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三地科技市场一体化发展。具体包括:要加快推进“一线高度便利出入境”的科研人员通关模式,加快推进数据跨境传输(出境)试点工作,推动科研、金融、医疗和交通等数据开展先行先试。将科技部“推动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工作”扩大至大湾区更多城市,简化科研样本、实验试剂和遗传资源出入境流程。探索实行高度开放的科技资金管理新机制,在特定区域试行科研资金便利跨境新政策,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