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专家观点】探索支持科创新路径

【专家观点】探索支持科创新路径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09 09:00

□明明

2023年是疫后复苏的第一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外部压力下圆满完成预期增长目标。展望新发展阶段,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仍需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何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内生动能,是站在新起点新阶段所面临的时代之问。

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的高频词汇,不仅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性力量,更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随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受到重视,未来需要商业银行不断探索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构建多维体系,持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商业银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一方面,科技创新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要素,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石;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是新质生产力落地形成的关键一跃,坚持以市场实际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新质生产力的“质”在于质态与质效的跨越提升。从质态看,数据与对应的先进基础设施代替传统资源成为新质生产要素,是构建新产业新业态的关键支撑。从质效看,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应用不仅带来了新产业新模式,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

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

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金融资源能够有效流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通过政策指引和业绩考核激励,引导相关业务更多地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等领域,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在额度分配上也可以给新质生产力更多的倾斜和支持,包括设立专项资金和信贷额度,专门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银行还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或开通业务办理的快速通道,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例如,推进银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通过网上营业厅、手机银行、数字虚拟员工等,推动自身转型的同时,助力企业数字化、移动化生活,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此外,优惠利率、税收减免等方式也可以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这些均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发展。

升级金融服务和协同模式

银行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要求。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银行信贷业务更注重抵押担保和经营确定性,这点与新质生产力在现阶段轻资产、高科技、高不确定性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矛盾。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开发符合科技创新型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创新专项贷款等,打造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审批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同时,银行应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涵盖融资、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金融需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为了向重点客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银行还可以加强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例如,银行可以拓展与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等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推广专精特新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或建立或参与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创新项目。同时,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融资,还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价值提升。

重视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和引进

服务新质生产力需要银行具备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不仅懂市场、懂金融,还要懂技术,懂产业。因此,银行应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渠道,获得具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提升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能力。同时,建立跨学科的工作团队,整合金融、科技、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服务。此外,还应当完善健全考核激励制度,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最后,银行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升员工对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的理解,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质量。

(作者系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