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养老保险三支柱保障“老有所养”(上)

养老保险三支柱保障“老有所养”(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03 07:41

□马强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正以超出预期的态势快速发展。客观地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医药水平提升、人们克服疾病能力增强、公共卫生机制优化、营养供给能力加强的大环境中扑面而来的,其将贯穿于中国社会整个21世纪。

我国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国家行列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合计2.9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2.1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4%。根据60岁以上人口超20%、65岁以上人口超14%的国际标准,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国家行列。

经济学者任泽平的专项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老龄人口的数量将在2057年前后达到峰值的4.25亿。可以说,未来的中国社会将无可避免地面对拥有世界上最多老龄人口、居民家庭结构发生巨大转变、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被彻底改写、传统养老习惯(养儿防老)面临重大挑战的基本国情。

人口老龄化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自1860年法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以来,发达国家均已逐步进入老龄化。自那时起,人类社会就开始了旨在解决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的长期努力和探索。1994年10月,世界银行在综合借鉴国际社会长期探索、实践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三支柱养老金制度”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倡议。

其后,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其内涵是“最大限度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社会参与和保障水平,确保所有人在老龄化阶段能够保持原有生活品质并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联合国老年大会认同并接受了该理念,确认在“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原则下,构建“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支柱”的理念和政策框架。该提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响应和实践。中国积极采用了上述理念和框架,并于2019年公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方向。

构建“三支柱养老金保障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与世界标准同步的“三支柱养老金保障体系”,即第一支柱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响应政府倡议的企业自主加入的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强制加入的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或个人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加入的商业性养老金融产品。这个体系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构建了科学架构,实现了良好开局。

中国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该制度的目的是对参保人员提供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保障,这一制度由政府主导,企业和个人强制参与。截至2022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5.04亿人、收入6.3万亿元,累计余额为5.6万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5.49亿人、收入5600亿元,累计余额为1.3万亿元。当下,中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人群已经超过10.5亿人,规模世界第一,发挥了巨大且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体系被过度依赖,已不堪重负。根据当前标准积累的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按照中国现有老龄化进程计算,将于2035年前后被耗尽。

中国的第二支柱养老金主要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组成,其目的是增加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可支配性收入,确保加入者养老生活的资金稳定。其中,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型养老保险。该制度于2004年建立,至今参加人数是参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7%,渗透率还不高,主要与企业财务负担重、职工个人参与度低、职工更重视现金薪酬等多重因素有关。截至2022年末,中国企业年金的运营投资规模为2.87万亿元。此外,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规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共同缴纳,具有强制性。该制度于2014年建立,在政策推动下,该制度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末,全国33个统筹区的职业年金基金的运营投资规模为2.11万亿元。

中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又称“个人养老金”,其目的是居民个人运用金融手段自愿加入的、旨在增加加入者退休后的较高水平可支配性收入、满足加入者更高水平养老需求的商业性养老金保障机制。当下,中国居民的个人金融类资产中,除个人名下的银行存款、房产、股票、黄金、收藏品等之外,由金融机构系统性提供的商业性个人养老金融产品主要包括银行系养老产品、保险系养老产品、基金系养老产品。其中,银行系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产品和养老理财产品。保险系养老产品包括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税收优惠型护理保险产品和市场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基金系养老产品包括目标风险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这些银行系、保险系、基金系的商业性养老金融产品已于2023年被列入个人养老金税优试点,其效果尚需在未来的推广和应用中逐步检验。

第三支柱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从中国社会对养老金保障的需求来看,在拥有接近3亿老年人的背景下,中国个人养老意识正在快速提升。根据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调查研究,在30-39岁的被调研对象中,有高达85%的受访者将养老规划纳入投资及资产配置计划。在多类别养老金融产品中,有51%的受访者青睐于养老储蓄存款(位列第一)、有28%的受访者表示会购买市场化商业养老保险(位列第二)、有26%的受访者愿意选择养老理财(位列第三)、有16%的受访者计划购买养老基金(位列第四)。

从目前中国养老金保障体系的供给而言,除第一支柱由政府主导并运营外,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方面,中国社会目前尚未出现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导者。因此,取得第二支柱准入资质的市场主体均具备通过自身实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获取更加主动市场地位和更多市场份额的机遇;而在第三支柱领域,已有众多中国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开发拓展符合老龄化需求的个性化养老金融产品,衔接养老服务及拓展养老商业模式创新,抢占市场先机,实现了较大成效的获客和份额增长。正如国际著名咨询机构——贝恩在其调研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未来中国的第三支柱版图中,具备产品开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渠道和生态系统伙伴整合能力、综合养老服务规划能力、客户互动和体验强化能力的养老生态整合者、养老及养老金融综合服务商、第三支柱专家、专业投资管理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上)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