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头条> 从浙江“新农人”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服务新质生产力·金融这么干

从浙江“新农人”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金融支农支“新”调查与思考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4-02 07:47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即日起,《中国银行保险报》开设“服务新质生产力·金融这么干”栏目,全景展现金融监管部门引领行业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举措、新亮点和新成效。敬请关注。

□中国银保传媒调查组

烟花三月到浙江。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全国农村都在学习的“千万工程”发源地浙江乡村,走访平湖市、海宁市和瑞安市,参观和美乡村,调研农业经营主体,了解金融支持情况,问计干部群众。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了初步认识,对“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种田信心在哪”等久问常答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乡村振兴有了更好把握。

一、老农田,新主人:勇立潮头的浙江“新农人”

“千年农田找到新主人,千亩种田都是‘新农人’”,这是我们通过浙江平湖、海宁、瑞安三市农村经营主体调查后获得的深刻印象。海宁有位种田大户说:“农民基本不种田,种大田的非农民”。这些“种大田”的“非农民”,有的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有的是机关下海干部、计算机专家、工程师、管理师,有的还是举重运动员。他们开着豪车到田头,驾着拖拉机去耕整,操纵无人机去打药施肥,雇用收割机去采摘收割,用手机管控万亩农作物;他们把土地当画布来描绘,把种子当芯片来研发,把农产品当艺术品来展销,把农业当作工业来经营、当作商业来流通、当作旅游业来观光、当作高科技产业来发展。他们有一个共同称呼,叫做“新农人”;代表一个最新的名词,农业新质生产力。请随我来见见其中6位。

余魁,设施农业“新农人”。现任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过去在省水利厅干了14年的水利信息化工作,6年前“辞江下湖”,怀揣着用数字技术振兴农业的梦想,从浙江省城来到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经营设施农业,用数字科技种传统蔬菜。他把蔬菜种在百亩大棚温室里,有的吊在架子下,有的放在沙地上,有的置于气雾中。我们对为什么“改土运沙种蔬菜”不解,他说,一是沙子的通透性好,对水肥的吸收力强;二是沙堆保温,温差是决定果实糖度最大的因素;三是沙子不带病虫害,环保健康。经过几年奋斗,已成功打造出标准化、规模化、数据化、共享式蔬菜生态工厂500亩,水稻清洁化生产及综合水价改革示范区1万亩。他用很大精力培训农民,给农民示范引导,带动多村农民共同富裕。一路走来,他得到农商银行等银行的有力扶持,累计获得信贷资金2002万元,目前贷款余额492万元。

徐卫星,体验农业“新农人”。他是百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年上大学读的是工科,毕业后有志干农业,又读了几年农大。走进他的百玫农业园,就像走进了花园,上万棵银杏树、香樟树、桂花树,上百亩桃林、竹林,上千亩生态田园;走近一个鱼塘,几十只大鹅一齐拍翅表演,“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生动有趣,据说这些都是法国鹅,体型美肉质好。徐卫星以百玫农业园为阵地,联合学校开展农业研学劳动体验活动,向市民推出“当一回百玫‘新农人’”活动,发起动物植物树木花草认养活动。他说:“我做的是生态农业、数字农业、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共享农业互相融合的农业,这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他流转农民土地有新招,叫“租金+孝老金”,每亩每年给农户500斤晚稻,按当年市场折价,给60岁以上老人每月60元养老补贴,优先安置这些老人园内做工,每人每天一两百元工资。老百姓夸他是“孝心老板”。平湖农商银行广陈支行、平湖工琅村镇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平湖支行累计发放贷款3562万元,他感激地说:“银行是我的娘家人,每到发展关键时刻,总是他们伸出援手!”

高春燕,高产农业“新农人”。1984年出生的高春燕是个传奇人物,现任海宁市海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春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经当过举重运动员,拿过全省第一名。听她介绍,转型搞农业是因为家庭传承,她父亲是种田大户,种有160多亩地。她从小跟着父亲田间地头转悠,有了对土地的感情,2005年开始学习种地,迅速从“助手、帮手”成为“行家里手”,便“女承父业”,接过了父亲种田的“牛鞭子”,并且迅速来了个“钱塘江后浪超前浪”。她这个“小鬼当家”,全面赶超了老爸:先超种田面积,大气魄实现规模经营,整村流转6个村的4600亩土地,主种优质水稻,2012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二超粮食单产,她种植的单季常规晚粳稻“嘉67”,最高亩产871.5公斤,创造了“浙江农业之最”。三超管理方式,父亲当大户时,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从下种到插秧到管理到收割,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她却当“甩手老板”“指挥官”,用万元月薪聘请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和劳动力,分村包块各负其责,量产设奖一季一结。四超生产方式,父亲种田“勤扒苦做”,“面朝黄土背朝天”,她种田全程机械化,购置100多台套大型机械,插秧机、施肥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机一应俱全,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以机代人”。五超种子培育。前几年主种粮食,这几年转育良种,把良种繁育当成产业和事业来做,打造种子生产全产业链,现有种子田面积8600亩,生产水稻种子2400吨、大小麦种子1840吨,供应嘉兴地区及周边48万亩水稻和12万亩大小麦,种子销售年产值2000多万元。海宁农商银行一直是她的合作伙伴,去年给她发放贷款633万元,一同过来的市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陈冲、金逸凡跟她像姐妹一样,一见面左拥右抱亲切得不得了,家长里短地问个不休。

郑文斌,智慧农业“新农人”。被人称为“70后科技男”转型成为“农业达人”的郑文斌,现任浙江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公司董事长,身份是电子工程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深圳一家电子公司工作期间,他开发出中国第一代物流应用软件,如今仍在物流领域发挥作用。“实现财务自由”后回乡创业,2014年从承包家乡腾退出来的2000亩空地起步,当起了农场主,用5年时间当“小学生”学种田,随后发挥优势玩起了高科技农业。研发农用无人机,建立农用无人机培训基地,把无人机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市,“直接把海宁农业从地上提升到天上”。合伙开发智慧农业,建立智能科技平台,实现大数据管理,将分散在全市16个村的流转土地纳入自动化监管,实现农业生产过程全追溯。他说:离开无人机没法种地,离开智能管理没法种地。他有“四个最大”:一是海宁规模种植面积最大,1.2万亩;二是海宁小龙虾养殖面积最大,4000亩,占全市总量三分之一,采用的是稻虾共养模式;三是海宁无人机产销量最大,全市90%的无人机是从他这儿出去的;四是海宁最大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600吨,为周边乡镇3万亩水稻提供烘干服务。他的公司外墙上写着:“端稳中国饭碗,守住中国粮仓”。公司进门大厅里写着,“用科技领衔未来农业,用产业带动共同富裕”“用心做好农业这件事”。郑文斌做事不差钱,但也有手头紧的时候,农商银行像“及时雨”一样给他贷款支持,累计发放1400万元。

肖权国,经营管理“新农人”。身材修长的肖权国,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怎么看都不像一个下地干活的农民。他过去任瑞安市莘塍街道四坦村支书,后来下海经商办企业,现任滨海椰菜产业农合联理事长。农合联成立当天就得到1.5亿元的贷款授信,这就是“信合联进来”的效果。肖权国介绍说,农合联是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经过了三次改革升级,从“组建农合联、开展生产供销信用合作”的1.0版,发展到“涉农资源大整合、为农服务大提升、富农产业大融合”的2.0版,升级到“一体化、现代化、数字化、共享化”的3.0版本。成立农合联的目的是解决散户小户缺钱投入、缺技术服务、缺销售渠道的问题,引导他们抱团合作,形成生产经营销售全产业链团队,抵御市场风浪。肖权国引我们参观农合联的农田,这哪里是传统意义的农田呢,简直如诗如画,“水中可游船、岸上可游览、田里可游玩”,种田成了艺术活,农民成了艺术家。接着引我们参观了家庭农场,他从“商场”重返“农场”,担心不适应,“先下水试试”,带头承包了100多亩农田,其中50亩主种西瓜和花菜,以每月9000元聘请了一位技术能手,农忙时以两三百元一天请工帮忙,去年两季蔬菜纯收入15万元。他一边在自家农场学习熟悉实践,一边指导带领全体农户种植,集中“三位一体”力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了西瓜和花菜种植的高产高效,促进了农民共同富裕。

叶春友,农产品销售“新农人”。一条大河波浪宽,百条菜船泊满河。船是瑞安农村特有的平底木船,船上装的都是花菜,每船装两排20篓,每篓重约一两百斤。抬菜的、过秤的、登记的、结账的,热闹而有序。大河这边是大路,一辆辆大货车开进菜库,有下菜的,也有上菜的,如流水一般顺畅欢快。水陆两路合在一块,进货出货分成两边,人声沸腾如铁锅里烧开的水,场面生动像大河起网的鱼。这里的总指挥就是叶春友,春友花叶菜合作社理事长。他介绍,过去瑞安农民有种花菜和西瓜的传统,都是自产自销,或船装或车载或挑担到远处贩卖,他想着给农民统一销售、就近收购,就建起了这个水陆两用收购销售站,日收购销售量300多吨,卖不完的进冷库,收完花菜收西瓜,一年到头忙不停,他的这个收购站连接全国各大市场,直接带动滨海十万亩瓜菜基地销售,辐射带动千余户菜农增收致富。农商银行是他坚强后盾,给他有力支持,有需要就贷,有困难就贷,随叫随到、方便快捷。这里是江南水乡,水网纵横,每一垄田块旁边都有一条水沟,水沟供水兼行船,花菜收割后直接往船上抛,四通八达的水网,让家家户户的菜船都可通到这个水陆蔬菜收购站。我们帮菜农周大伯下菜完后聊起来,他笑着说:“老汉今年五十三,两口子种瓜菜,年收入五六万。这个收菜站帮了大忙,种菜不愁销,菜农乐悠悠!”

二、老问题,新答案:“种田三问”的浙江启示

从浙江“新农人”的调查来看,“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种田的信心在哪”三个老问题有了新的探索和新的回答。浙江创新实践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种田三问”是新时代中国“三农”的三个重大问题,直接关联国家粮食安全,直接关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直接关联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联基层政权稳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三个问题伴随改革开放产生,伴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伴随农业农村现代化向前推进,得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切,推动了农业农村内部的激荡变革,呈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这次浙江调查,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充满底气。

谁来种田的浙江启示:培育更多“新农人”。

谁来种田的问题是现代农业的灵魂拷问,也是现代农业的最大痛点和堵点。大家都知道产生这个问题的背景,当土地承包制度得到严格落实、土地承包权益如山稳定之后,农民获得了土地上的自由经营和往来城乡的自由发展,大量农民便如长江黄河般滚滚东流,赴东部沿海城市务工经商,这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强烈吸引,也是种田比较效益太低的无奈选择,更是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当大量农村中青年涌向城市,农村出现了劳动力严重短缺,留下来能种田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谁来种田的问题越来越严峻。这个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在党中央指引下,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全国农村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加快推进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的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职业农民等新的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如雨后春笋涌现,有效破解了谁来种田的难题,有力撑起了现代农业新的天空。

其实,谁来种田的问题在浙江表现得并不十分突出,因为浙江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少,吸纳外地务工人员多,像平湖、海宁、瑞安等县市,都有二三十万外来务工人员。尽管如此,他们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上一直走在前列,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得到了重大改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经营主体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涉农企业,农田主人有机关干部、科研人才、企业家。在“三农”领域,浙江省着力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电商促富人才等十大人才,重点育强万名乡村“头雁”,育优十万名“农创客”,育成百万名“新农人”。浙江做法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也给我们提供有益启示:一要牢固树立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的理念,把人才培养使用摆在“三农”工作的战略位置。二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三要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让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下。

怎么种田的浙江启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种田种了几千年,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天不同了,农业从肩上转到了车上、从地上升到云上、从脚板提到平板(电脑)、从手扶(拖拉机)转为手按(手机)。怎么种田的问题实质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问题。浙江农业转型转得早一些、转的力度大一些、转得更加彻底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从浙江调查中体会,浙江“新农人”所代表的就是农业先进生产力,就是今天我们热议的农业方面的新质生产力,我们把他叫做农业新质生产力。我们要用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有力牵引,进一步破解谁来种田的时代难题,要做好几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一要做好巩固稳定土地承包权益的工作。稳定土地承包权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基础工作,现代农业的高楼大厦必须建立在这块稳固的制度基石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稳得住,才能流得动转得快。要改变一些地方“三五年一调整”的习惯,坚决维护、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受侵犯,特别要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和妇女土地承包权益不受侵犯。当前要防止村集体组织、涉农企业侵占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要加大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推进力度。浙江“新农人”说得好,没有规模经营就没有现代农业,一家一亩三分地,农业永远没出息。可借鉴一些地方的经验,让一户只种一块田,稳妥推进小田变大田。在征得农民同意前提下,倡导整村流转、多村齐转,把规模经营做得大些、更大些,能做多大做多大。防止强迫农民流转、防止流转后闲置,坚持农地农用、粮田种粮。三要加大培育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鼓励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老(退休老教师、老医生、老干部)返乡,科技援乡,注重从小到大的过程培育,注重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注重政策与金融综合支持培育。四要大力推进农机化。发展农业科技,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现代化。

种田的信心在哪的浙江启示:根本信心在于党的领导。

海宁种粮大户高春燕自信满满地告诉我们:“我有信心种田,党中央这么重视,各级政府这么支持,种田是大有希望的!”她接了父亲的班种田,她的女儿现在大学攻读人工智能,又准备接她的班种田。高春燕也承认,粮食价格二十多年不涨,种田的比较效益确实很低,这也是农民不愿种田的主要原因,但种田还是有钱可赚的,规模经营的收益会更大些。高春燕给我们算了一笔种田收入账:她拿到手的补贴有5项,地理保护每亩补125元,晚稻每亩补180元,小麦每亩补150元,生态环境每亩补小麦、水稻各20元,农资每亩补9元,种一亩田获补504元。就算每亩每季只赚500元钱,种小麦和晚稻两季,加上补贴也能赚到一千多元。除了经济收益外,她特别看重各种政治荣誉、社会地位,她说:“当个种粮大户既光荣,也实惠,所以,我对干农业充满信心!”我们从高春燕和众多“新农人”的调查中信心倍增,也得到启示。一要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党的领导是广阔田野的根本希望所在,是农民种田的根本信心所在。只要坚持党的领导,无事不可成,无往而不胜。关键在于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防止“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二要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制度。制度管长远,制度是保障,特别要严格执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基本农田,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三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把党的惠农强农政策送到群众手上,特别要把今年的“三大粮食政策”落实到位。四要加大金融支持。金融是“三农”的血脉,广阔田野更需要金融的雨露滋润,要把《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落实好,彰显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坚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使命。要加大金融支农的统筹协调,让市场主体和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金融获得感。

图为春友花叶菜合作社收购场景。余爱民/摄

三、热话题,浅思考: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从浙江“新农人”的调查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既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又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让农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高度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和方法路径。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浙江省委坚决扛起“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要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求突破,在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上走在前,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上提质效,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抢占先机。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春节后调研省农业农村厅时要求,着力建设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深入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结合浙江“新农人”调查,我们体会:

一要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根本基础。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这样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短板和弱项在农业,难点和痛点在农业,潜力和活力在农业。要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最强劲牵引,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最有力杠杆,进一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二要从实际出发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要求,既是普遍意义的指引,又特别具有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针对性。我国农村地域广大、江河辽阔,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济发展、科研条件各不相同,甚至“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做农村工作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比如,浙江“农民基本不种田,种大田的非农民”,中西部就不完全是这样,浙江、江苏能做到的,青海、新疆就不容易做到。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需要农业新质生产力强有力支撑和推动,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全疆域、全领域、全过程都要实现新质生产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有时候会是急风暴雨,长时间需要“稳中求进”“徐图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等不得,慢不得,更躺平不得,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只有蹄疾而步稳,才能行稳而致远。新质生产力是有特定外延和内涵的,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当个筐,什么菜都往里装。要有选择地推动农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有步骤地使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分阶段地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一步步地实现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三要抓住重点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没有重点就没有战略,没有重点就实现不了战略。从浙江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情况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抓住几个重点。

一是抓住种子培育这个重点。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是农产品全球竞争力的“芯片”,也是农民收入增长的“芯片”,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于2021年起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要把种业振兴作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内容,特别是要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发挥种业企业这个技术创新的主体,培育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 用法律护航种业安全。

二是抓住农机发展这个重点。毛主席当年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解放农民、让农民有尊严地种田的康庄大道。我国农机化处在持续快速发展中,但农机行业供给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要加快农机推广,加快改变平原地区与丘陵山区发展不平衡、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不平衡、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不平衡、产中产前产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注重产学研、上下游协同攻关,扎实推进农机产业不断升级。

三是抓住设施农业这个重点。设施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用先进的新技术、新装备、新科技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走集约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工厂化经营的路子,改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让企业成为设施农业的创新主体。

四是抓住智慧农业这个重点。发展智慧农业,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所迫。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生产力已进入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台期,要想突破瓶颈,实现全面提升,必须加大力度加快发展智慧农业。要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全副武装”现代农业,对传统产业生产方式来一个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农业的各个环节、各种场景走向智慧化。建立健全涵盖研发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从业人员的一整套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知识培训体系。对购买和应用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的市场主体进行补贴,对高质量可持续的产业项目给予支持。通过科学部署、政策引领、金融支持、多方推动,将智慧农业的点状“盆景”发展成为连片“风景”,让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化农业的标志。

四要做好金融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这篇文章。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金融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要义。一是全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二是全力支持数字农业发展,加强乡村数字基础建设,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有力支持数字农业企业,把数字金融发展与数字农业发展深度融合。三是全力支持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丰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多元化的农产品服务体系,积极助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四是全力支持农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助推传统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塑造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动能新优势。五是全力做好结合文章,在支持对象上,突出“新农人”这个新群体,与支持所有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广大农民群众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起来;在支持内容上,突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这个重点,与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结合起来;在支持品种上,以信用贷款为主,与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乡村数字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在支持主体上,以农村中小银行为主力军,把各大行下沉力量和农业保险等多方力量结合起来,形成支农富农强农大合唱。

调查组组长:朱进元

副组长:石义斌 李俊岭

成员:余爱民(执笔) 尚勤 施耀斌 邢安艺


相关链接:

调查手记:之江大潮哺育赶海“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