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记者观察:提升金融防灾减损能力

记者观察:提升金融防灾减损能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29 09:45

□本报记者 马翀

未雨绸缪方能行稳致远。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大幅提高防灾减损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助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探索防灾减损新模式,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防灾减损,需要事前强化风险预警与评估。金融机构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和评估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通过提前预警,帮助企业和个人做好防灾准备,减少灾害损失。例如,去年夏天台风“杜苏芮”来临之际,平安产险天津分公司通过农险智慧平台灾害预警系统提前发布灾害预警,农险人员及时向客户发放灾情预警宣传资料,并通过微信、电话、公众号、客户端等渠道向承保客户及时发送灾情预警信息和报案提醒、宣传防灾减损措施,协助客户降低灾害造成的后续损失。

防灾减损,需要事中加强应急响应。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为受灾群众、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包括设立专门的应急小组、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等。此外,金融机构尤其是保险公司可以设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产品,覆盖更广泛的灾害风险,为受灾群众、企业提供相应补偿。例如,近期,河北省为全省城乡居民投保综合巨灾保险,涵盖地震、台风、暴雨、洪水、暴雪等各类自然灾害及引发的次生灾害,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立体化、多层次灾害保障体系。

防灾减损,需要事后提高服务效率,减少灾害损失。灾害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做到能赔尽赔、快赔快处,力所能及开展预赔付,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银行机构可以优化信贷政策,为受灾企业和个人提供灵活便捷的融资支持,例如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等,帮助受灾群众、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防灾减损,需要开展安全教育。金融机构可协同政府部门、社区等,向广大金融消费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