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让普惠金融更好惠及千企万户

观察家

让普惠金融更好惠及千企万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28 08:53

□娄飞鹏

为有效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金融监管总局统一部署,于2024年3月12日至4月12日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其主题是“普聚金融服务,惠及千企万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目标,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金融需求,进一步擦亮普惠金融为民底色,弘扬勤俭节约、义利相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监管部门、银行保险机构、行业社团组织与社会公众等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政策和产品的覆盖面,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后,我国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先后出台,对发展普惠金融进行了顶层设计。货币政策采用定向降准,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进行补贴等。金融监管政策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积极开展首贷户金融服务,实施无还本续贷,研发创新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等支持普惠金融发展。金融机构通过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机构建设,创新推出针对性金融产品服务等,积极支持普惠金融领域各类主体,初步形成多元化、分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总体来看,我国在发展普惠金融领域取得明显成效。从国内纵向发展看,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8-2023年,我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18万亿元提升至29.4万亿元,授信户数从1815万户提升至6166万户,均保持较快增长。从国际横向比较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成效仍然十分显著。2022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多项普惠金融核心指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前列。2021年,我国89%的受访者拥有银行账户,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均值5个百分点;我国86%的受访者使用数字支付,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均值6个百分点;我国受访者借贷参与率为56%,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均值1个百分点;我国受访者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参与率首次超过向亲戚朋友借贷的比例等。

尽管如此,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受外需下降、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合理的金融服务需求还不能有效满足。部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由于没有从金融机构融资的经历,在配合金融机构提供资料获得金融服务方面面临困难,“首贷户”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居民家庭和个人的金融状况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偏远地区、中低收入群体相关问题更突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有效融合发展,有效推进绿色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还需要更多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也需要金融基础设施的配套支持。普惠金融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需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加强。

为了更好书写普惠金融大文章,更好惠及千企万户,需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发挥多方合力。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同向发力、协同推进。政府部门重点是出台政策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在银行业净息差本身较低并且仍然有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需要引导降低银行业资金成本,稳定净息差,提高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目前,普惠金融发展还面临客户对金融缺少足够了解、无法结合自身情况申请合适金融服务的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有机合作,更主动地推进普惠金融宣传,让更多的群体认识了解普惠金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不同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做好机构之间的合作,提供多元金融服务。大型银行发挥好“头雁”作用,中小银行利用自身优势,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力度。

其次要加强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问题被各界所关注,需要金融机构更多通过创新降本增效。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金融供求双方成本投入、提高客户金融服务体验满意度等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机构需要更多利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金融产品服务的标准化,更多以线上化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减少普惠金融领域的人工成本投入。在业务开发模式方面也需要更多探索和创新,既要围绕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又要根据客户群体特点探索批量开发模式。如以供应链金融或者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最后要做好风险管理。普惠金融领域风险相对较高,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需要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切实做到尽职免责,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也需要利用专业人员经验和信息技术优势管理好风险,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发展安全水平。一方面,稳定普惠金融从业人员队伍,加强风险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用好专业人员的经验管理风险;另一方面,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的交叉验证,有效识别信息的真实性,防范信用风险。同时,通过技术替代简单重复的人工操作,减少操作风险发生。

(作者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