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记者观察:应对燃爆,风险减量应成前提

记者观察:应对燃爆,风险减量应成前提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27 21:07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何建峰】

一处燃爆、整楼坍塌,何其惨烈!

近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一栋5层建筑(含顶楼加盖层)突发燃气爆炸事故。从一辆私家车行车记录仪看,爆炸发生瞬间,从楼体喷出巨大火球,随后整栋楼体坍塌、浓烟四起,附近多栋建筑受损,现场一片狼藉。据官方通报,事故造成7人死亡27人受伤。

燃气爆炸事故既可能导致爆炸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常常殃及他人,产生较为严重的经济社会损失。此次燕郊燃爆事故中,招待所有人在睡梦中被埋入废墟,有夫妻行车路经此地一死一伤、天人永隔,令人痛心。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燃气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有数据显示,仅2023年经媒体报道的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燃气爆炸事故多达312起,造成77人死亡、434人受伤。燃气爆炸事故为何时有发生并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这与它固有的风险特点有关。燃气管道或贮存容器内压力显著高于环境气压,可稳定持久供应,一旦泄漏将迅速提升周围环境燃气浓度,遇有明火极易发生严重爆炸事故。无论是居民用户还是餐饮等经营用户场景,燃气器具使用频率较高导致设备老化较快、燃爆事故风险较高,环境相对封闭、人员相对密集导致燃爆事故一旦发生易造成严重后果。

还与“人”的因素紧密相关。比如,在2023年6月21日宁夏银川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中,烧烤店店长与工作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擅自更换与液化气罐相连接的减压阀,导致罐中液化气快速泄漏并引发爆炸,造成31人死亡、7人受伤特别严重事故。再比如,《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则》对燃具判废年限作出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只要燃具仍能“正常使用”或经修理后恢复“正常使用”的,很少有居民愿意花钱重新购置。又比如,居民用户或经营用户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匮乏,疏于安全检查,未能识别风险,在事故发生前不能排除隐患或采取自纠措施。

由此不难看出,对风险的精准识别、客观评估以及妥善处置是避免或减少此类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这里涉及居民用户和经营用户、燃气生产运输贮存和供应企业、燃气设施及器具制造安装和维护企业以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无论哪一方,增强安全意识是前提,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是关键。

保险界常言道“无风险无保险”“无损失无保险”,应对燃气风险和事故损失,保险当然可以发挥作用。除了传统意义上为用户提供意外保险、责任保险、财产保险等保险产品服务,以在损失发生后提供经济补偿外,“风险减量”是更为关键的服务。原银保监会2023年1月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拓宽风险减量服务领域、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和依法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等。比如,要求保险公司在各类责任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中积极提供风险评估、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监测预警等风险减量服务。

将风险作为经营对象的保险公司,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天然具有优势和动力。他们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第三方合作资源,他们希望通过减少客户事故发生达到减少赔付增加利润的目标。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与燃气爆炸风险减量服务相关的责任险及财产险覆盖仍然不足,尤其是居民用户。因此,有关管理部门积极推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