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推动金融与新质生产力良性循环

首席观点

推动金融与新质生产力良性循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21 07:19

□宣宇 李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义。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进一步深刻阐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也凸显出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紧迫性。

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依赖,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力。金融是国之重器,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强化有效金融供给,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金融动力和战略支撑,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金融和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时代命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从外部看,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循环存在干扰,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从内部看,资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凸显,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生产函数随着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和配置效率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着力解决好“质”的问题,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新质生产力之“新”,体现在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之“质”,则强调创新驱动的本质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其要义在于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和实践路径,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支持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传统产业具有巨大的产业体量,是经济稳增长的底盘和压舱石。以制造业为例,传统制造业占比超过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仅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要在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出新出彩。

优化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大中小银行合理分工的银行体系,保障传统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加大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着力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提高制造业“含智量”“含绿量”,促进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发挥好大型银行“头雁作用”,强化支农支小普惠金融支持机制,精准加大对“三农”、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推动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加大对新型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支持,鼓励汽车消费金融支持,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完善绿色发展金融支持体系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技术是基础支撑。推进共性绿色技术平台建设,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市场约束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动态完善绿色和转型金融标准体系,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EOD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推动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持续增长,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充分依托“人工智能+”,探索开发面向个人和企业的碳账户体系,通过苗木认养、购买碳减排量、使用碳积分折扣购买旅游门票等方式,创新“碳普惠”产品公众参与机制,推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

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也是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推动科技创新水平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卡脖子”问题,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另一方面,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新动能、新业态“从1到N”裂变成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科技产业链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内容。

加快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精准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破除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存量小、可贷资产不足等难题。发挥“链长”企业增信功能,积极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推进“一链一策”针对性多元化金融服务,精准支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风险评估能力,优化更新信贷模型,推广“订货贷”“人才贷”“创新积分贷”等适配性科创信贷产品。发挥结构性金融工具的定向直达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壮大“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和科技成果转化。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宣宇系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财达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哲系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三级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