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要闻> 记者观察:“补血”莫如“造血”

记者观察:“补血”莫如“造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21 07:18

□记者 房文彬

近日,锦泰财险发布公告称,拟增发12.79亿股,募资20.98亿元。这是近期险企密集增资的一个缩影。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先后有华泰人寿、爱心人寿、三峡人寿、长江财险、信泰人寿、恒邦财险、阳光人寿等多家险企披露获批增资或拟增资计划。

险企密集增资“补血”的背后,离不开偿付能力指标承压。

2022年,偿二代二期工程正式落地,主要对保险业审慎监管的三支柱框架进行修订与完善。受其影响,保险公司资本补充诉求愈加强烈。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落地虽然短期对险企经营构成一定影响,但有助于规范险企经营行为,推动优胜劣汰,引导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2023年,险企资本补充需求持续高涨,全年共有20余家保险公司获批增资,规模超400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海外)和泰康养老均完成两度增资。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险企补充资本的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显示,随着行业发展以及监管规则调整,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压力较大。资本补充主要来自内源性资本补充和外源性资本供给,近年来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外部资本供给有限等因素加大了资本补充难度。

尤其对中小公司来说,目前虽然可以通过股东直接出资、发行次级债、资本补充债、永续债等方式“补血”,但由于其自身盈利能力较弱,靠“利润转增”这种内源性资本补充难度较大,而IPO和永续债等一级资本补充工具发行门槛较高,整体审批流程较长,发行二级资本债又面临审批收紧现实,可以说补充资本的需求和难度都较大。

因此,险企首先还是要审慎经营,明确自身竞争优势,增强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盈利水平;其次要控制成本,降低各项开支;最后要创新业务、拓展客户,将自身业务驶入良性经营轨道,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毕竟,外源性资本工具虽然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最终靠内部“造血”方式来提升偿付能力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