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科技何为

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科技何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20 07:48

□张宁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做了清晰描述,核心聚焦于新质生产力上。新质生产力,顾名思义就是创新提质的生产力,能够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这里的“新”有三重含义,一是与之前不同的“新”;二是适应新情况背景的“新”;三是有新的要求和形式的“新”。同样,这里的“质”也有三重含义,一是能够提升质量的“质”;二是激发质变可能的“质”;三是质的不同的“质”。本文从金融科技的作用层次出发,重新认识金融科技的新质生产力含义和功能,并说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金融科技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证,也是中国特色金融事业建设的重要抓手。

金融科技的作用层次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感受到了金融科技的影响。例如,银行通过手机银行可以做很多业务,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大数据快速进行信用评估,从而快速借贷等。这些都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效率,为行业带来了新的产品业务和服务方式。这一切是金融科技带来质变背后的量变结果。从量变到质变,金融科技成为金融业关键的新质生产力,当人们把金融科技中的科技限定在数字技术的时候,带来的就是数字金融。当然,在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科技一直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时候是量变的。实际上,金融科技其实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来源于其在金融中的作用层次,具体来说就是赋能、增能还有产能。

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类似于金融+科技,是被动的,是其他行业的充分应用和验证后被动引入金融,也类似于互联网+金融形成的互联网金融,或者数字技术+金融形成的初级阶段的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的增能作用类似于金融×科技,是金融基于自身特征需求和设计,主动筛选和适配技术,重点在效率;金融科技的产能作用则是金融和科技密不可分的状态,紧密融合,科技成为金融产能的核心方式,即金融科技等于金融的“科技”次方。

金融科技在不同的作用阶段形态不同,但方向是确定的,要从赋能到产能。赋能阶段到增能阶段是延续传统金融模式,是传统生产力过程。在产能阶段,金融科技已经能不断创造产能,并成为核心驱动力,这与传统模式有本质不同,也带来金融的质变,金融科技成长为金融的新质生产力。

研究表明,金融行业应用金融科技也正在沿着这个方向前进(见下图)。2010年,市场上的主要金融机构还处于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阶段,相关技术被动被应用,例如,互联网银行;到了2015年,已经有7%左右的金融机构开始了金融科技的增能阶段,开始主动寻求解决业务效率等问题,例如,数字化营销;到了2020年,已经有3%不到的金融机构踏进了金融科技的产能阶段;而到了2022年,数量又增加到5%左右,科技在一些业务中成为驱动力量,例如,人脸识别取代柜员验证带来的新业务价值。

金融科技的新质生产力含义

在此背景下,我们对金融科技的认识也要深入。传统定义中,金融科技被定义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具体来讲是由ABCD,即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这样一些业务模式技术应用还有产品服务。这样的定义有三个层次的局限。

第一,忽略了技术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金融产生影响的技术不仅仅局限在ABCD上。当前,隐私计算在解决多方业务融合安全方面正在发挥作用,脑机接口技术也已经获得突破,将逐渐影响金融业,量子计算有效量子比特位数逐渐上升呈现出金融应用潜力等。局限于特定技术,限制了金融科技的延展,不利于金融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定位。

第二,低估了科技对金融的作用。传统认识上,认为科技对金融的主要作用对象是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产品服务,相关探讨也多强调科技对金融的效率方面。但实际上,科技对金融的影响甚至会重塑金融的基础需求。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当科技重新影响风险发生频率和风险严重程度的时候,有些发生频率(概率)很低,严重程度很大的风险就会变成概率更低、严重程度很低的风险。由于保险的市场需求基础是概率低、损失大的风险,所以对应的保险市场就会萎缩,或者需要呈现新的形态,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例如自动驾驶对车险的影响,短期有波动,长期可能会有较大的变革作用。

第三,没有深刻解释金融科技作用的因果性,也就无法清晰展示出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就没有更深层意义的载体。通过这种传统理解,我们无法知道金融科技沿着怎样的路线走,众多形式多样、创新繁杂的金融科技背后,其内在的机理是什么。

重新认识金融科技,要从金融的核心价值出发,要从金融行业的初心出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金融的初心来源于实体经济,是通过“处置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融通风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价值的。从这里可以看到,金融呈现出几个基本的核心要素,第一个是风险;第二个是资本资产定价和优化配置的抓手——信用;第三个是处置风险和信用评价的出发点——信息。

金融科技要作为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其影响和变化的是金融“本质的东西”,自然就是这些关键的核心要素。所以基于此,我们要重新认识金融科技,它应该是金融中核心要素的科技化,这些要素科技化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金融科技万千创新——业务、技术应用和产品等。

信息的科技化过程延续了金融业的历史,从最早的造纸和印刷到电报、电话、互联网,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某种意义上已经等同于数据,数字化的信息就是数据,区块链和大数据支撑了这个过程,这也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含义,同样也形成了数字金融生态,呈现出众多数字金融创新和数字化变革路径。

信用的科技化过程有力推动了金融业向着标准化和数理化前进,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数理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信用科技化的高原时代,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正在继续这一个过程,信用从经验、规则、模型进化到智能,形成了智能金融生态化和数智化变革路径。

风险的科技化不是风险管理和风险测度的科技化,是金融核心价值风险处置的科技化,因为来源于核心需求,其科技化是复杂的、系统的(包含市场、监管以及所有参与方)和不确定的。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脑机接口(BCI)、量子计算在这方面将大有作为。

信息要素的科技化过程为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新质生产力构建了数据基础。信用科技化以及风险科技化则为金融科技成为新质生产力标识了方向,承载了它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特征。

金融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功能

不同要素的科技化过程聚焦的目标不同,依赖的金融科技功能也不同。具体来说,在不同的科技化过程中,金融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呈现出三大功能。

信息的科技化过程聚焦的目标是“链接”,数据载体的链接。此时金融科技功能主要体现在毛细效应,技术主要是大数据和区块链,通过降低链接成本,将边际链接成本降低到零,不断扩大链接范围,也就是金融业务更容易地扩展到更多的用户群体,这是金融科技概念出现后最早出现的价值模式和商业模式,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态,这个时期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的互联网银行等新商业形态,普惠金融在这个阶段发展迅速。

链接的竞争会使得金融科技的功能升级,聚焦的目标变为“特征”,金融科技的功能主要是关系发现,它形成了熟知的长尾效应,聚焦链接形成的普遍需求拓展到多元化需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使得金融业特征挖掘和关系发现不断深入,它实际反映为金融信用,这就过渡到信用科技化阶段。此时一个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在金融科技的支撑下得到满足,金融机构也可以基于客户的特征进行千人千面的推荐和服务,并针对需求构建新的业务,老百姓和企业对金融的内在需求被激发,财富管理、养老金融、科技金融等获得发展机遇。

信用科技化会使得信用资源配置边际成本降低,从而使得风险处置需求的直接满足可以创造“真正收益”,金融行业业务逻辑开始变得重要,金融的初心变得重要,寻因求果在个性化需求后呈现出重要价值,金融科技功能呈现为因果效应,金融科技的功能主要为知识驱动,可以依赖的技术包括AIGC代表的AGI或者BCI等。这最终过渡到风险科技化阶段。

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支撑要素的高质量,也就是说需要在信息、信用和风险层次上的“新的带来质变的动力”,金融科技通过上述三大功能对金融支撑要素进行变革和优化,形成金融新的发展动力。

我们看到,过去的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可能忘记了行业的初心。而金融科技的功能则会通过毛细效应、长尾效应以及因果效应不断修正这些偏离,不同的细分行业更快回归初心:银行回归它的实体经济融资本源;保险回归“保险姓保”本源;信托回归“信任托付”本源。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金融事业的特征之一,构建中国特色金融体系要从金融的支撑要素出发,而金融科技则是构建支撑要素新形态的重要工具。合规合法引导金融科技,充分发挥它的新质生产力作用,中国特色金融事业下的金融高质量发展就有了路径和方向。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国银保监会偿咨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