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支持上海率先试点ART境内发行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支持上海率先试点ART境内发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08 08:00

□记者 房文彬

新型风险转移产品(Alterlative Risk Transfers, ART)是国际保险市场上一款较为成熟的保险衍生金融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给保险业造成较大的赔付损失,全球巨灾保险的费率上升超过一倍,导致保险公司产生巨大的承保能力缺口。在这种背景下,国际保险市场创新推出以巨灾债券为代表的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在分散低频高损型风险、平抑全球再保险市场价格波动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我国科技创新、新能源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自然灾害防治和灾后救助等领域有大量风险分散需求,但国内保险市场承接能力有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建议,发挥上海改革开放和金融创新前沿阵地的作用,依托再保险国际板,率先开展ART产品境内发行试点,积极探索ART产品创新和市场建设,服务国家风险治理能力提升。

周燕芳强调,政策层面应明确几方面内容:

一是创新“特殊目的资产支持计划”的产品形式,同意与符合条件的保险资管公司在再保险国际板设立相关产品,并与保险、再保险公司以及相关主体签订再保险合同,构建ART产品的基本结构。

二是细化产品设立、运行过程中的相关监管要求,如发行人、管理人和投资人等参与主体资格条件、产品发行条件和审核程序、产品存续期风险管理机制和信息披露标准、产品清算规则等。

三是授权上海保交所对产品发行、交易和清算结算工作提供交易服务,在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下制定交易规则并实施市场管理。产品设计层面,引导、支持相关保险机构,选择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风险,围绕ART产品研发需求,进一步深化风险分析,尽快形成市场认可的风险分出方案和定价模型。

周燕芳认为,目前,国际保险市场已形成成熟的新型风险转移产品运行模式,以最典型的ART产品“巨灾债券(Catastrophic Bond)”为例,自1997年美国USAA保险公司发行世界首只飓风巨灾债券,至2023年底,债券年发行量从7.86亿美元提升至164.45亿美元,累计发行总量达到1565.18亿美元。2023年以来,全球持续低利率环境使投资者对高收益率的新型风险转移产品的投资热情上涨,是20年来ART产品发行规模增速增长最快的一年。

周燕芳表示,我国基础法律规则有空间,政策支持态度明显,上海保险市场发展基础良好。2016年,原保监会与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提到,要探索“通过巨灾债券等紧急资金安排承担第五层损失”。2023年,原上海银保监局与原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研究开展境内外机构共同参与的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发行和交易试点,探索建立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市场,完善巨灾风险和特殊风险分散资本补充机制”。

“上海地区保险市场发展基础好,国内外保险机构集聚程度高,业务规模和高层次人才队伍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上海设有我国保险业唯一的金融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可以发挥产品创新的具体组织作用,确保各项交易环节对监管可视,支持各项监管要求的落地,支持实时监管、穿透监管,探索建立风险处置机制,防范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近期,国家正在大力支持再保险国际板建设,上海市对再保险国际板的产品、模式创新给予较为优厚的财税、人员以及制度支持,为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孵化平台。”周燕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