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两会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林罡:全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 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

【两会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林罡:全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 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08 07:58

□记者 胡杨

围绕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接受了《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银行保险报》:您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来应围绕“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制定怎样的发展规划?

林罡: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目标,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日常经济活动需求,通过战略引领、机制建设、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科技赋能、人才支撑,构建包含信贷、储蓄、理财、支付、汇兑、保险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多渠道对接、跨界协同,形成普惠金融生态圈链,全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助力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和共同富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银行保险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小微企业和人民群众需求更加多元,单一信贷服务已无法满足重点群体需要,有必要从综合金融视角统筹发力,进一步丰富普惠金融服务。应如何理解普惠金融的综合金融需求?这反映出我国普惠金融现阶段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林罡: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普惠金融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信贷服务。普惠金融关系国计民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要坚持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

就现阶段而言,普惠金融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小微企业金融覆盖面仍然不足。小微贷款户数仅占小微企业的30%,与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匹配,这既有银行自身业务标准要求的原因,也有银行重视不够、认识上还存在差距等原因。

就银行业而言,国有大行在资金成本、科技力量、风控手段方面远超中小银行,而地方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服务能力,竞争力不足,出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您看来,满足普惠金融需求的具体落点和抓手有哪些?您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如何发力并深化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协同?

林罡:作为城商行,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特色化服务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全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普惠金融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常态长效可持续发展。以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为引领,制定合理的普惠金融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二是创新投融资服务模式,优化普惠金融供给结构。聚焦重点客群,开发符合客户特点和需求的产品服务,从重抵押、重担保的授信模式向多维度全景式授信模式转变。推出更多场景化、线上化的信贷产品,提升中小微企业用款便利性。三是加深普惠金融认识,针对服务不足领域,创新开发特色产品。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日常经济活动需求,加强对信贷、理财、支付、咨询等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统筹发力,让更多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普惠的金融产品服务。四是坚持政策引领,加强金融机构协同。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转贷款业务合作,聚力双方优势,将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深化非银机构合作,通过银担再担分险机制、费率优惠、“一区一策”等方式,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