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06 07:24

□记者 仇兆燕 实习记者 英草卓玛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作出部署安排: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系统回顾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就,对今后工作思路清晰,谋划科学合理,措施扎实有力。对于金融业而言,需要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等。

处理好“稳”“进”“破”的关系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回顾这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串串数字饱含温度,成为过去一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生动注脚。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用“心潮澎湃”形容自己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的心情。“一组组数据引人注目,一项项展望彰显活力。报告让我产生了强烈共鸣和实践动力。”

同样深受鼓舞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谈及自己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的感受,他表示:“感到很振奋,这份报告既有高度,也有力度,还体现了温度。”

“整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民间投资和外资这4个关键词出现了多次。”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强调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很多经济界的委员,包括来自民营和港资企业的委员,都感到如沐春风,大大增强发展的信心。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展望新的一年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对于202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作出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的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等在内的多个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说明推动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信心和决心是没有改变的,这能够成为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和发展力量向中国集聚的一个强信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表示。

聚焦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稳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进的动力,必须通过发展才能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巩固‘稳’。稳、进、破,这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表示。

执金融之笔书写“五篇大文章”

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后,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是“五篇大文章”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列入货币政策工作之下。

“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涉及金融工作。我印象最深的是报告中专门提到了‘五篇大文章’。这为下一步金融监管部门引领行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指明了方向。”王俊寿说。

金融机构应如何用金融之笔书写“五篇大文章”?王俊寿认为,各类金融机构要找准自己的主赛道,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不同的金融机构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蓝海’,在‘五篇大文章’的书写中,将呈现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景象。大家齐心协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表示,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四川银行将认真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继续坚持属地化、特色化、差异化服务,持续完善全链条、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模式,积极做好地区信贷平稳调节支撑,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力度,聚焦做好“五篇大文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具体举措上,林罡认为,金融机构应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立足自身职责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实施路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不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探索更多更好普惠民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勇于自我革命,找准摸清创新发展边界,加强行业资源整合与成果共享,探索更有成效、更有质量的发展路径。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银行业还要健全完善治理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审批管理,强化贷后管理和监控,提升风险策略与业务策略协同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养老金融不仅是“五篇大文章”之一,也是我国养老第三支柱重要内容。自个人养老金试点开展以来,随着中国居民养老意识的不断提高,养老金融迎来了新格局、新结构和新突破。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立达5000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将正式在全国铺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体系第一支柱独大且面临长期收支不平衡的问题,第二、三支柱的覆盖面和发展水平不足,居民的养老金积累有限。因此,多措并举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个人养老金试点一年多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周艳芳认为,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到全国具有重要意义。谈及接下来如何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周燕芳表示,目前,个人养老金业务提供储蓄类、理财类、保险类、基金类四大类产品,但是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具体产品仍不太了解。因此,未来应加大政策和金融产品宣传力度,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指导他们便捷、安全地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养老保险长期配置优势,更好满足居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除去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外,围绕满足银发人群需求,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护险旨在为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保障。2016年长护险制度试点启动以来,全国两批共49个试点城市先后开始试行,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惠及众多失能家庭,也推动养老护理产业发展。”周燕芳表示,未来,推动长护险进一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还需不断创新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长护险公众知晓率,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数据,目前,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覆盖约1.8亿人,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待遇,护理人员接近30万人。

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为民营科创企业打了强心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围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结合自身实践表示,要在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做足文章,需要紧紧扭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对于天能控股集团来说,一是持续加强研发投入,锻造研发体系,用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新能源事业,不断提升人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打通研发、营销、制造、服务、回收、物流的全价值链,实现从资源到商品、商品再到资源的产业闭环,助推产业链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加持。近年来,科技一直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科技金融更是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认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金融机构一定要加大对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力度,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同时,银行审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技术手段运用不足。对此,他认为金融机构应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强化支持力度。“一是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和风险特征,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企业用好普惠小微贷款等工具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大力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新型配套政策;二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质量和效率,金融机构应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科学评估企业经营状态和能力,帮助银行进行客户筛选、额度测算及风险监测等,快速审批贷款;三是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作用,保险和融资担保具有风险分担的天然职能,应该进一步完善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政策,一定程度消弭科技创新活动不确定性因素。”

齐向东也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他表示,网络安全是数字经济的“基底产业”,也是一切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底板。一方面要防范人工智能带来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威胁;另一方面要主动探索发展“AI+安全”,从关注IT转变成关注业务,从关注设备转变成关注“人”,从关注建设转变为关注运营,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综合竞争力,从而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对于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而言,获得和运用新质生产力,实现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无疑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毅认为,这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探索业务模式,需要积极探索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第二,要注重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第三,优化组织架构;第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第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探索的同时还要注意风险管理及防范。黄毅表示,面对新质生产力这样具有创新性和能动性的新构想,中小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更加敏锐地感知市场变化,更加精准地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此外,应当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对现有风险管理框架的梳理和优化,确保所有风险管理措施都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此外,银行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这套机制应当能够实时监控风险动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帮助银行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决策。

(本报记者李林鸾、朱艳霞、胡杨、杜肖锦、樊融杰、房文彬、杨雨萌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