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创新灾后重建金融支持模式

两会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创新灾后重建金融支持模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3-05 08:42

□记者 谭乐之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指出,应加紧建设政府主导下的巨灾保险基金,创新灾后重建金融支持模式。

孙洁表示,从风险管理分层理论看,巨灾风险与常规风险须分开管理。2023年北京暴雨灾后重建中,救助主体是政府,应当发挥金融工具杠杆作用,管理、运营、利用好政府的重建资金,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边设计、边组织、边运营、边发动,创造性地探索建立巨灾补偿和重建机制,推动特色巨灾管理机制重大变革和创新。为此,孙洁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并创新路径。

一是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巨灾保险作为国家灾害治理的重要金融工具,在灾害发生前能够预先规划损失分配,标准化防损减损措施;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充分、精准地提供损失补偿。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巨灾风险分摊和管理体系,先行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巨灾保险制度,在建设模式、偿付能力、基金归集、责任限额和定价模式等方面先行确定基本原则,有效配置全社会防灾资金,在顶层设计层面搭建巨灾补偿重建的基础平台。二是建立巨灾基金融资机制。基金的筹措可以通过政府专门债券、巨灾证券化手段、巨灾基金信用拆借等方式进行。假设基金建立初期就发生巨灾,财政资金直接注入基金,开展基金负债和融资机制创新。采用巨灾基金模式,将财政投入的重建资金资产化,通过救助项目产权安排建立信用及金融杠杆机制,解决重建资金来源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巨灾基金的负债运营机制。巨灾保险基金归集、使用和筹措及负债管理,面临渠道、规模、成本、绩效等诸多问题,要因地制宜予以探索。北京有条件先行先试,可以将北京暴雨的政府投入全面纳入巨灾基金管理,形成开放基金来源及封闭基金核算的长期负债管理运营体系,有效管理重建专项资金及项目。

第二,建议保险专业推动。

灾后重建的核心是精准、精细地将国家救助资金落实到受灾标的中,保险业可以形成共保体机制,共同参与巨灾基金管理,开展保、防、救、赔一体化专业服务。一是提供巨灾风险解决方案及专业服务。保险业可以快速建立巨灾保险保障范围及期限、赔付标准、理赔触发条件、理赔服务、风险准备金、防灾减灾服务等方面机制,提供合理方案,在实务上组织巨灾风险的承保、费率厘定、防灾减损、理赔、再保分摊等风险减量管理,兼顾政府救灾和保障基本民生的统一。二是提供精准、精确的管理平台。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巨灾标的数字化,开发覆盖大灾灾因的风险地图,构建大灾易损性模型,实现防灾预警、风险评估、经营热图、灾损和理赔等功能,推动“保险+服务”模式,提升全社会减灾减损能力。

第三,强化社会合力。

巨灾保险制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体现社会进步、互惠共利的基础性机制安排,需要社会形成合力,将国家政策全面贯彻到综合风险统筹治理。一是加强研究,加深对巨灾形成机理、孕灾环境、致灾条件和期望损失的基础研究,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向保险应用转化,持续迭代巨灾模型,增加计算能力,开展气候变化情景的压力测试研究,形成巨灾风险损失计量的科学基石,对基金负债管理机制运作形成理论指导,更有效地推动政府现代治理变革。二是协同推进,对巨灾保险相关的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整合,构建北京精准巨灾区划,有效整合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气象、水利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对整体灾害进行综合研判和科学决策,同时实现灾害数据与金融保险业共享、共用、共建,形成防灾减灾合力。三是社会支持。建立巨灾保障网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需要统筹社会捐赠、社会救济、产权管理和损失补偿等方面,更好推动建设可持续运营的巨灾风险基金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