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新春第一访】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 助力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新春第一访】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 助力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2-28 08:24


□记者 胡杨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为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四川银行自开业伊始便肩负着为四川本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职责与使命。日前,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介绍了四川银行围绕四川经济发展特色,通过聚焦普惠金融,实现金融助力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和共同繁荣的具体实践。

促进省内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就四川省内而言,贵行目前正在推进怎样的战略规划?基于上述战略规划,四川银行是如何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从而走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

林罡: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推进城乡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对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四川城乡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推进城乡融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进入提质加速的关键期。2023年11月20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将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扎实抓好乡村振兴,努力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展现新担当。

四川银行作为四川省唯一省级法人城商银行,注册资本300亿元,位居全国城商银行前列。开业以来,四川银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四川经济发展,围绕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积极促进省内城乡融合发展。

具体来说:一方面,四川银行坚持“下沉县域”“一县一策”,将县域金融支持作为城乡融合重要抓手。四川省拥有183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首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尤为迫切。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截至目前,四川银行在省内19个市(州)设立分行及业务团队,营业网点合计123家。四川银行坚定实施“下沉县域”战略,加快空白市(州)以及县域机构网点布局,着力推进县域支行业务发展,力争5年内实现全省市州分行全覆盖。坚持“一县一策”,根据县域区位优势、资源禀赋,量身定制金融支持政策与服务方案。加大县域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以及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贷款投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10月,四川银行县域贷款余额达560亿元,较开业初期翻两番。围绕县域金融需求,在资源配置、内部定价等方面加大倾斜,通过信贷投放加大县域经济支持力度。计划到2027年末,四川银行在城乡融合领域提供不少于4000亿元授信支持。

另一方面,四川银行通过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普适性和覆盖面。打造纵向一体、深度协同的乡村金融综合服务品牌,着力为个体农户、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及农民工群体提供专属权益福利。根据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任务,推出针对高标准农田、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特色贷款,全力保障全省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大项目建设。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粮食贷”“果蔬贷”“畜牧贷”“冷链物流贷”等普惠涉农产品,贷款资源优先投向粮油稳产、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等领域,全面满足涉农主体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积极推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品牌“蜀农益站”,打造“服务站点+惠农金融、户政便民、拥军优抚、电子商务、党群宣传”多元化场景业态。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场景、产业链建设,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筑牢金融风险防范屏障

《中国银行保险报》: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出明确部署,强调“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四川银行是以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两家银行为基础,通过资产重组、充实资本、改善治理等系列措施,以新设合并的形式成立的,这意味着四川银行自诞生之日起便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贡献了力量。随着经营的持续,四川银行在健全信用风险管控机制、筑牢金融风险屏障方面陆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林罡:四川银行成立之初,成功化解了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两家高风险机构近300亿元不良资产,探索出一条“以改革重组化解风险”的新模式。开业以来,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四川银行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及内部管控机制,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筑牢金融风险三道防线。进一步强化信贷业务全生命周期穿透式风险管理,实现信贷投放与风险防控平衡发展。切实强化基层经营机构内控水平,提高运营管理、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优化金融风险管理,筑牢金融风险防范屏障。

在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四川银行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截至2023年末,四川银行不良贷款率1.40%,实现自开业以来连续3年快速下降,已经优于1.61%的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拨贷比4.47%,拨备覆盖率320.03%,分别高于监管标准1.97和170.03个百分点。存量风险化解成效显著,风险抵御能力稳步提升。

一方面,四川银行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将服务实体经济与化解风险、防范风险有机结合,始终保持业务发展方向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一致,把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政治方向。围绕监管最新规定,不断完善全行风险管理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逐步培育符合全行“好雨知时 润物无声”底蕴的风险合规文化,实施以“风险为本”的全行产品创新体系构建,将风险管理真正覆盖全部业务、全部流程、全体员工。在深入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实际,持续完善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完善风险管理策略。创新工作方法,对科技风险、市场风险实施嵌入式管理,通过“网点合规专员”队伍建设切实打通风险管理“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四川银行结合自身新一代系统建设,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基础,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效率;以科学的风险计量为基础,以风险资产的配置为核心,以流程优化与再造为抓手,以激励约束机制和问责机制为引导,以信息科技手段为依托,切实抓好各类专项风险的集成化和系统化管理,增强全面风险统筹管理能力和有效性。正在逐步实现风险管理从“现场到非现场、事后到事前、手工到大数据”的转变。

围绕本地特色发展普惠金融

《中国银行保险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已走过十年历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并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等作出安排部署。在您看来,新阶段的普惠金融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新要求?四川银行将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做好普惠金融,助力我国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

林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以来,普惠金融在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商行,我们意识到,普惠金融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求、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方面还有待加强。我们将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化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错位化服务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全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四川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科创金融、新市民、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实现较开业初期翻两番,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连续两年超100%。加强产品创新,推出19款普惠小微产品,构建“标准化+非标准化”产品体系。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产品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开发落地自建供应链金融系统,荣获第十四届金融科技创新奖,高效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发展。实行小微贷款优惠定价,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利率较开业初期下降186bp,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天府粮仓 数字乡村”工程,推出四川省“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旗下首款金融产品“蜀农一卡通”。2023年10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超570亿元,3年年均增长率达75%。2022年,四川银行被评为四川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优秀”金融机构。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银行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围绕四川经济发展特色,聚焦普惠金融,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关键领域金融供给,实现金融助力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和共同繁荣,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