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监管声音】“气候贷”是“金融+”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

【监管声音】“气候贷”是“金融+”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2-26 10:07

□朱燕军

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出工作合力。作为“金融+气象”服务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气候贷”仍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金融服务要从“独角唱戏”向“多方搭台”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气象部门掌握了本地区、长期性的权威气象数据,在企业防灾减灾方面建立了“9有”评判标准,同时还整合了经信部门的企业碳效数据,为银行评判企业安全、绿色发展能力提供了专业参考依据。同时,银行网点点多面广、银行信贷涉及市场主体多,也是气象部门加强气象宣传、推动防御气象灾害工作的有力合作伙伴。未来,在现有跨界合作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集成金融、气象、经信等部门政策,探索建立财政金融协同机制,为企业安全、绿色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

金融服务要从“满足需求”向“引领发展”转变。银行业保险业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应从被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向主动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变。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强调,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实施清洁生产。“气候贷”通过建立专项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碳效等级和防灾能力的企业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搭建将企业安全、绿色发展能力转化为获得信贷能力的桥梁,让企业在节能减排和防灾减灾方面的投入变成实实在在的资金收益,可推动企业主动提升防灾减灾和绿色生产的意识和能力。

金融服务要从“利润为先”向“义利并举”转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义取利。传统上,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经营利润,过度强调信贷资金的绝对安全,往往掉入“唯抵押论”的逻辑陷阱,导致企业融资难。“气候贷”通过金融机构和气象部门的优势互补及密切合作,为企业提供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建议,通过推动企业开展“9有”建设和节能技改,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安全、绿色发展能力,进而降低风险概率,实现银企双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思路。

金融服务要从“简单划一”向“分类精准”转变。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的发展特点、金融需求等各有不同,需要分类精准施策。前期,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别在温州辖内乐清、瑞安两个县级市开展工业“气候贷”和农业“气候贷”试点,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接下来,应在实践中不断评估相关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进一步调整优化授信模型,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推广应用打好基础。

金融服务要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银行保险机构都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气候贷”在帮助和推动企业减少环境风险方面的作用,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风险减量管理、减少信贷风险和赔付支出的经营目标高度契合。下一步,应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银保合作,探索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的气象“保险+贷款”金融服务,并向企业让渡风险减量形成的利息和保费收益,降低企业金融服务获取成本。

(作者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温州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