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乡村振兴进行时】大棚“暖”了,农户“富”了

【乡村振兴进行时】大棚“暖”了,农户“富”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2-23 07:57

□陈杨 本报记者 章丽铃

广袤的中华大地不仅种出了丰饶的五谷,也“种”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当新农人遇上新农业,新技术走进田野间,也常常会遇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技术创新和农民创业资金、“三农”产业上下游综合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对此,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以乡村振兴“1+5+N”特色综合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强农”“兴农”“富农”“护农”“慧农”五大乡村振兴行动,为安徽农业经营主体送上“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金融服务。

冬季大棚“暖意浓”

马鞍山市和县位于长三角腹地,与南京交界,是蔬菜生产大县,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

近年来,和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引入并推广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各类新技术,让蔬菜种植不再“看天收”。

“我们的示范基地分别设在历阳镇和善厚镇,基地建设计划集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无公害与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于一体,并准备打造四季有机蔬菜农场。”和县稻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稻禾农业”)相关负责人吴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现在的大棚通过自动遮阳设施、智能放风器等调节温、光、湿环境,可以确保蔬菜品质上乘,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也更加省工省力。”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现代农业生产设备的引进,农业现代化项目建设在筹备之初便离不开金融支持。中信银行合肥分行结合企业特点研究授信方案,成功批复1.5亿元项目贷款,为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方案上报到贷款批复,整个流程高效、便捷。”该分行客户经理刘勇介绍。

随着第一笔5000万元资金打入公司账户,基地建设拉开序幕。2023年初,大型机械就在工地上来回穿梭。时间飞逝,一年后,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拔地而起,连片的钢化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将一个个专用保温箱安装到位。

深冬时节,尽管室外寒风瑟瑟,大棚内却暖意浓浓。未来,这里将会遍布有机番茄、辣椒、黄瓜、甜瓜等各式各样的蔬菜。

农户家底“更厚了”

随着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落地,历阳镇与善厚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村中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无力耕种,土地利用率低,且田块零散杂乱,农业种植无法规模化。稻禾农业将村中土地进行统一流转规划,并吸纳村中留守村民进入基地务工,在改变乡村面貌的同时,积极带动村民就业。

“如今村里共流转600亩闲置土地给稻禾农业,他们每亩地给农户的保底收入是800元一年。村民一边在基地务工,一边还能学习种植蔬菜的先进经验,收入比以前自己种地高多了。”善厚镇万元村委书记王昌文告诉记者。

据悉,稻禾农业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涉及1个社区、4个行政村,流转土地共2940亩。“光是土地流转需要投入的资金便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感谢中信银行的鼎力支持,1.5亿元的授信额让我们的发展有了底气,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提款将近1.4亿元。”吴挺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随着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兴起,稻禾农业在历阳镇与善厚镇的基地内分别设计了四季有机蔬菜农场,并拓展出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安徽是农业大省,更是长三角区域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中信银行合肥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兴农行动,聚焦乡村产业兴旺,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同时加大中长期信贷、信用贷和无还本续贷业务投放,制定精细化、差异化贷款期限和定价策略等,打造适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金融生态,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