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保险公司必须重视“利差损”风险

保险公司必须重视“利差损”风险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2-21 08:10

□陈凯

2024年刚刚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些银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降到2.5%左右,五年期存款利率也只有2.65%左右。在2022年底时,部分银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还在3.5%以上,2023年底也还有3%左右。实际上,自2023年开始,我国存款利率在一年之内下调了三次,国有大行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更是已从一年前的2.5%降至2%。

在未来低利率预期的背景下,存款利率的下调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利好保险业销售。由于保险产品大多数是长期产品,能帮助投保人在较长时间锁定稳定的收益水平,个人购买保险产品的需求会增加。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保险销量上涨。然而,对于保险行业而言,低利率风险并不会消失,而是从投保人向保险公司转移。因此,“利差损”风险将会持续成为保险业尤其是人寿保险业近期关注的焦点。

“利差损”风险将上升

为了理解“利差损”的概念,我们先解释一下保险公司的运营方式。有人认为保险公司只管收保费,一旦出现事故理赔难。事实上,拒赔产生的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并不是保险公司愿意看到的。保险行业普遍面临很强的政府监管,产品设计和定价也都是经过精算师和监管部门严格审核过的,消费者不需要担心保险公司无法理赔。

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三个“差”赚钱:死差、费差和利差。死差是保险公司的被保险人实际死亡率与预计死亡率的差异。费差是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费用支出与预计费用的差异。在大数据的时代中,庞大的死亡数据使得精算师估算的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已经相差无几。在强监管环境和市场高度竞争的背景下,靠节省费用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利润空间也微乎其微。现阶段,对保险公司利润能真正造成较大影响的就是利差,也就是产品的定价利率和实际投资回报之间的差值。一般来说,保险产品中的高预定利率意味着较低的保费,保险公司需要通过保费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才能盈利。而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收益率的难度大增。未来保险公司面临的“利差损”风险以及再投资风险将大幅上升。

如何应对“利差损”风险

那么,保险公司现阶段该如何应对潜在的“利差损”风险呢?

首先,“利差损”风险是保险公司运营中很正常的一类风险。从历史数据看,1990年后国内保险业出现过三次大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从1996年最高时的10%降至1999年2.5%,2019年的4.025%降至3.5%,2023年的3.5%降至3%。按照目前情况,2024年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应该会再次下调,但保险公司无需过度紧张。回顾1996年那次“利差损”经历,虽然给保险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也推动了很多保险公司的改革创新,引入投连、分红、万能这类非固定利率类型产品。面对未来的“利差损”,如果保险公司也能尝试创新,以此来提高保险产品整体的投资收益,或许能成为我国保险行业未来增长的新驱动点。

其次,“利差损”风险也必须要引起保险公司的重视。我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保险市场逐步扩大,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也使得保险公司在死差和费差两个方面很难产生稳定的利润,尤其是费差,很多公司早就出现了费差损失。因此,近年来保险公司主要的盈利都来自利差部分,依靠稳定的投资模式和合理的资产配置,获得额外的利益收入。这也造成了很多公司过于依赖保险销售,需要靠销量来带动公司运营。而有的保险公司出现“炒停售”的销售策略,造成了新保单数量大增,未来必然会面临较大的“利差损”风险。一些偿付能力不足或较低的公司需要尽快转变销售思路,适当控制负债端的保费规模。一味盲目地追求销量,而不去调整资产负债匹配,未来可能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亏损。

最后,从全球市场来看,长期低利率环境对于所有保险公司来说都是巨大挑战。按照精算理论分析,传统解决“利差损”风险的方法是实现资产和负债匹配。然而,我国的长期可投资产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对于国内保险公司而言,可以和负债直接匹配的资产较少。这方面要多参考国外经验,在投资和负债两端同时入手,投资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配置,不仅是不同种类的资产配置,而且可以拓展到不同国家的资产配置,寻找更适合保险公司负债的长期资产。在负债方面,要重视产品设计,不能盲目销售预定利率过高的产品,必要时调低产品预定利率,优化自身的负债成本。当然,预定利率的下降会提高产品的价格,让投保人的利益受到损失或是失去市场竞争力。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公司通过可以提升保险服务来化解这一问题;还可以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来调整保险产品,获得更优质的客户。

总体来说,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一方面,保险产品可能会成为相对稳健的金融产品,对投保人更有吸引力,有助于扩大保险市场规模并推动行业创新;另一方面,“利差损”风险会影响保险公司未来的运营模式。传统靠销售主导、以保费为王的运营模式可能会发生根本转变。保险公司需要利用自身的精算技术优势,发挥产品期限长、现金流稳定的特点,调整内部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找到“利差损”的平衡点,最终穿越利率周期。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