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新春第一访】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裁利明光:对中国人身险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新春第一访】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裁利明光:对中国人身险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2-20 07:53

□记者 朱艳霞

2023年,利明光被任命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裁,精算师出身、拥有长达27年的行业经验、曾参与诸多行业精算相关标准制定的他,给业内的印象一直是专业和稳健。在2024年新春之际,《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对利明光进行了专访,请他畅谈对优化寿险业务、深化改革创新的思考。

在利明光看来,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寿险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要积极拓展新增长点,加快保险价值链延伸,矢志不渝地“强身健体”。

寿险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银行保险报》:您怎么看待当前寿险业面对的市场环境?

利明光:2023年,寿险市场整体实现了稳健增长,行业呈现明显复苏态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行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对中国人身险市场前景充满信心。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回升向好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寿险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回升向好,2023年寿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良好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党和国家对金融、保险的定位更加清晰,期许更加厚重,方向更加明确,保险业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周期。另一方面,监管正在有力地重塑行业生态。“报行合一”、规范保险销售行为等一系列新规的落地,将有力推动行业加速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向资产负债深度联动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保险机构内生动力正在加速升级迭代。近年来,各大市场主体积极求变、多方探索,包括传统销售队伍转型升级、新队伍探索、“产品+服务”等领域的变革步伐明显加快。目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转型已初见成效。

随着新动能源源不断地注入,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持续激发增长新动能

《中国银行保险报》: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和转型发展新要求,如何优化业务,获得持续增长?

利明光:下一阶段重点要在以下3个方面形成突破:第一,要积极拓展新增长点。尽管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保险覆盖人群不断增多,传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仍有许多空白点或者潜力市场有待开发,特别是针对新生代、新市民、新可承保人群、新脱贫人口这“四新”群体的保险市场空间仍然巨大。目前,国内16-30岁人口已超2.4亿,新市民、新业态从业人员约有3亿,新脱贫人口近1亿,高龄、慢病等人群规模巨大。近年来,寿险业已开始着力加强对“四新”人群的保险需求研究,进一步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

第二,要加快保险价值链延伸。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加快大健康大养老生态建设已成为保险业转型发展、动能切换的重要方向。公司正在以城市中心机构养老、现有城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多种模式共同推进养老生态建设。同时,我们也在持续优化医疗健康领域布局,通过专业化投资链接健康养老产业优质资源,推动大健康、大养老生态的深度融合发展,力求形成公司新的增长极。

第三,要矢志不渝地“强身健体”。扎实的专业能力始终是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持续提高风险减量管理能力。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新客群的扩展,必须持续提高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深入分析不同客群的年龄、疾病发生概率等信息,平衡盈利与赔付水平。二是要持续提高精准送达能力。再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也必须通过合适的途径送达客户。当前,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面对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的重大变化,需要加快推进营销体系改革,加大数字金融建设力度,提升产品和服务精准送达客户的能力。三是要加强资负联动能力。要坚持长期稳健经营,完善资产负债全流程管理链条,投资端要加强投研能力建设,稳定提升投资收益水平,负债端要科学合理管控负债成本,不断推进资产负债深入联动。四是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能力。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进一步压缩经营管理成本,降本增效。

持续深化资产负债联动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目前的环境下,国寿在优化业务结构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有哪些考虑?

利明光:寿险业务的长期性特征决定了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是寿险公司经营中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将坚持理念先行,强化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思维,将资产负债联动贯穿产品开发、业务发展、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等各个链条和各个环节。相应地,努力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主动适应利率环境的变化以及保险业新的竞争态势。

在负债端,我们将丰富产品多元化供给,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将围绕“生老病死残”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着力建设形态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的产品体系,在科学合理进行负债成本管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普通型、分红型和万能型等大类产品的业务布局。公司也将继续积极落实“报行合一”要求,努力将费用管控的成效正向反馈在产品定价、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上,形成良性循环。

在资产端,我们将坚持资产负债匹配原则,不断加强投资能力建设。第一,发挥长线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布局有中长期价值增长空间的行业领域,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发展大局。第二,继续重视久期匹配和管理,加大长期、超长期资产的配置力度,有效拉长资产久期,增强长期收益的安全垫。第三,进一步做好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在关注绝对收益的同时,更关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水平、长期的收益水平,投资风险敞口要与公司的资本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持续推进个险营销体系改革

《中国银行保险报》:近年来,代理人规模收缩,各大公司都将绩优代理人作为发力重点。国寿如何推进营销体系改革,2024年有何计划?

利明光:2023年以来,公司持续落地“销售渠道强体工程”,深入推进营销体系改革,明确两大重点改革方向,即“现有队伍专业升级”“新型营销模式布局”;以两大保障策略支撑改革,即“‘产品+服务’生态建设”与“科技精准赋能”,加快推进向专业化、职业化、综合化“三化”队伍转型升级。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个险渠道总人力66万人。个险长期首年保费中十年期及以上保费占比52%,队伍人均产能提升29%。

2024年,公司将持续推进个险营销体系改革,推动营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优化结构。持续稳定现有业务队伍基本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抓住业务队伍的核心关键人群,持续扩大中高产能人员规模,带动队伍产能持续提升。着力推进“销售渠道强体工程”,持续深耕个险重点工作,加快建立以客户经营为中心的个险管理体系。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持续推动改革创新。2024年是中国人寿营销体系改革完整落地的首年,我们的计划是打好基础,有序推动“种子计划”试点,探索建立金融保险规划师队伍,布局新型营销模式。通过试点工作,培养一批具有金融保险规划师队伍筹建工作经验的管理团队,力争到2025年底,有效建立3-5个样板工程。

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中国银行保险报》:寿险业如何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国寿又将如何实践?

利明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赋予了金融、保险新的使命、任务。会议还提出“八个坚持”的要求,为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我国保险业潜力大、空间广,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任,大有可为。

我认为,可以重点从4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以金融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身保险以经营人的风险为核心,围绕人的生老病死残等提供保险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人身保险业应有之义。长期以来,中国人寿积极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参与经办或承办大病保险、长护保险等政策性健康险,2023年为超2000万人次减轻医疗负担。大力支持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发“国寿鑫颐宝两全保险”等多款产品,为广大客户提供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及服务。

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是典型的长期资金,能够在服务畅通投融资体系、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引导投资领域等方面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4万亿元,围绕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全面振兴、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和共建“一带一路”要求,2023年净新增投资规模超过2300亿元。

三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公司立足主责主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置性,推动经营管理向风险减量管理模式转变。我们不断加大养老、健康等多元保障产品供给,积极参与社会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拓展业务价值链,全面启动健康养老生态工程,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四是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保险业本身就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公司始终严格落实有关监管规定,不断加强各环节风险管控,全面贯彻“偿二代”二期监管要求,完善“三道防线”,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展望新发展阶段,公司将立足主责主业,积极担当作为,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进一步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保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