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2-08 07:39
编者按:
2024年,信托公司在回归信托本源定位的同时,大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进一步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真正惠及千家万户美好生活,更好谱写“五篇大文章”。本专题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信托业转型之路。
“五新”模式引领信托业发展方向
□邢成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为信托业指明了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新方向。信托行业应立足信托本源优势,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始终践行受托服务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擘画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托业高质量发展之路。2024年,信托业将全面迈入发展新阶段。新监管体制、新评级标准、新市场环境、新盈利模式与新业务分类这“五新”模式将引领信托业2024年发展方向。
新监管体制为行业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作为金融监管总局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司局,资管司于2023年末在《中国银行保险报》发文表示,信托公司、理财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虽然都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但各自历史渊源、资源禀赋、监管方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要完成机构监管目标,有必要整合现有资源,在总局和派出机构之间实现合理分工,逐步打造总局“管大事”和派出机构“管日常”的监管格局,强化上下联动,发挥监管合力。
资管司全面负责资产管理行业与机构的监管工作,将有利于优化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强化对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管力度及对信托产品的审批力度,有效助力行业转型,提高信托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对于信托业转型创新与行稳致远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评级标准回归信托本源
2023年11月,监管部门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此次发布的评级分类办法具有几个突出亮点:一是导向性。增加了业务转型的权重,占比达到10%。这与当前信托业在新的分类监管背景下加速业务转型,加快回归以资产服务信托业务为主导的本源定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明确的政策导向。监管评级更加突出“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有利于落实新三分类要求,加快调整业务结构。激励方面具有引导性,约束方面具有震慑性,对信托公司未来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二是联动性。这次发布的评级分类的目的是为分级分类监管创造条件和提供依据。因此,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之间具有明显且强烈的联动性和同步性。未来,在评级分类的基础上,对六类不同级别的信托机构将进行分类监管和差异化监管,明确体现了奖优限劣、奖优罚劣的原则。三是落地性。“暂行办法”中的相关条款在量化方面都非常具体,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结合各个权重指标,各个等级都十分清晰。简单来说,一到三级的信托公司是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的公司,而四到六级则是存在严重问题和巨大风险的公司。在初评阶段,“暂行办法”具体规定了哪些情况可以上调一级,哪些情况需要下调一级,甚至是下调两级。这使得信托机构的评级分类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落地性。总之,新评级标准为加速信托行业的转型进程,回归本源定位都产生了正向的驱动作用。
新市场环境中构建“核心竞争力”
过去,信托做传统的非标融资业务时,没有面临过高强度的竞争压力。但在转型过程中,不同的市场环境会带来不同的挑战。以投资于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标品信托业务为例,这个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竞争高度充分的“红海”市场,券商、基金公司在标品投资市场上是主力,无论是业务能力、市场占有份额,还是人才、专业团队、投资经验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种先发优势不是轻易就能改变和撼动的,这是2024年信托公司进入标品投资市场必须面对的现实。
新盈利模式催生差异化发展
2024年,一系列监管新规将对信托公司的盈利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新分类管理叠加新评级分类必将推动信托公司在差异化监管的规范下逐步走向差异化发展之路。监管新规对信托资产规模特别是资产管理类信托资产规模超过一定标准的要“另眼相看”,加强监管、重点监管、贴身监管,使之“大而优”“大而强”,而不是一味追求扩张规模,追求体量,走外延式发展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同时,监管部门鼓励信托公司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24年乃至相当长时期更多的信托机构逐渐成为“小而美”“专而精”、有特色、差异化的资产管理机构。
未来信托公司的差异化可分为“业内差异化”和“业外差异化”。前者是指行业内各机构之间在产业、股东、人才、客户资源、市场渠道等禀赋差异下,通过打造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业务特色等,以特色化定位,开展异质性竞争;后者是指在新分类监管导向下,信托公司将完全或大部分摆脱过去的“类影子银行”属性下同质性竞争的传统模式,全面回归信托本源定位。通过加快非标转标、财富管理信托创新等,大力拓展具备信托制度优势和禀赋优势的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业务,走真正有别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同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新市场环境是信托回归本源之路所必然要面对的。2024年,信托公司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改变同质化竞争的非标融资业务模式,根除变相保底刚性兑付的违规操作,逐步构建起“服务信托+标品投资+慈善信托”的新“三驾马车”;同时彰显自身制度优势和禀赋优势,逐步形成具有信托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新业务分类提升专业化能力
2024年,面对全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信托公司只有练好内功,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才可能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新分类背景与监管评级下的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慈善信托,都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特质,要求信托公司相应的业务团队必须“术业有专攻”,成为某一类业务、某一类领域或某一类行业的行家里手,实现自身专业化、品牌化业务能力的提升。
(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