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1-31 07:20
□记者 房文彬 杜肖锦 实习记者 吴彬
1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提出,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抓住重点 监管有力有效
“现代金融监管建设是金融强国或者说是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保障之一。没有一个强大的金融监管,就无法保障金融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2023年5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挂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会议指出,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自觉服从中央金融委统筹指挥,沉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9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2%。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5.1%,资本充足率15.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保险业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6.5%和127.8%。
具体来看,会议在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强化央地监管协同、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八个方面,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
“这是总局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就八个方面做出具体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八个方面具体工作都是对2023年工作的延续和深化,明确了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工作目标和重点,对做好全年金融监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曾刚认为,工作会议提出的八方面具体工作都是按照怎么样去构建强大完备的金融监管制度布置的,这意味着金融监管职能将进一步清晰。
“在重点任务中,2023年基本都有涉及,但2024年侧重点和具体做法将有所不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如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力度将有所加大且关注时度效;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将从五大监管全面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将突出引导做好“五篇大文章”;完成机构改革任务重点是推进县域机构改革落地等。
形成合力 稳妥推进改革化险
会议强调,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把握好时度效,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常态化机制,落实机构、股东、高管、监管、属地、行业六方责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对此,董希淼表示,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把握好时度效,一是科学认识时机,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进改革化险工作;二是准确把握限度,既要坚定改革化险的决心,又要稳妥有序推进,防范产生次生风险;三是真正实现效果,通过改革化险,推动中小银行稳健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董希淼认为,落实六方责任,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处置机制,发挥各方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工作合力。而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不能只依靠国家政策和金融管理部门,中小银行发挥主体责任是最重要的。中小银行一定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制定科学务实的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在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定位,进行更精准的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逐步迈上特色化和精细化发展之路。
会议还强调,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董希淼认为,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我国金融业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产生和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高杠杆和流动性风险,比如实体部门过度负债、金融信用过快扩张;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机构信用风险。
“银行要有进有退,一方面要优化信贷结构,减少对过剩产能行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适度增加对个人、小微企业的支持。”曾刚表示,此外,还需要强化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和拨备计提,夯实风险处置能力,特别是中小机构和民营银行需要进一步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这也需要监管层面进一步创造条件。
服务大局 保险业稳步前行
2023年,保险业在深度转型基础上依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用一句话评价2023年的保险业:“在挑战与机遇中稳步前行,科技驱动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3年,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保险业迎来了新会计准则、偿二代二期,常态化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加快建设等诸多新举措。同时,在京津冀等地洪涝灾害和重大事故中,实现了快赔预赔、应赔尽赔的责任担当。
李文中表示,2023年监管取得了不少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完善法规体系,推进保险法修订工作,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监管规则,进一步强化保险机构合规性监管,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二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有效防范保险公司偿付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大对保险市场的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四是推动数字化监管,积极推动数字化监管,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率,鼓励保险公司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质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业、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切实提升行业发展可持续性。
对此,李文中表示,保险机构应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和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例如,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应该发挥自身在长寿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聚焦养老保险与服务。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的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改进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险机构应注重维护行业形象,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保险业应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李文中表示,在科技金融方面,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精准地识别客户需求,进行保险产品开发与营销;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保险合同的执行,提高理赔处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建立数字化销售和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在绿色金融方面,可在负债端开发销售绿色保险产品,为经济绿色转型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在负债端投资决策时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在普惠金融方面,继续开发销售适合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的保险产品,如惠民保、农业保险、普惠型家庭财产保险等;利用数字化手段,降低保险服务的门槛,扩大保险服务的覆盖面。在养老金融方面,开发多样化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提供养老理财规划服务,帮助客户合理安排养老金;加强与医疗机构、护理机构的合作,不断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在数字金融方面,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投入,提升保险公司的数字化水平;建立数据驱动的营销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强化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保障客户信息安全和数据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