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红军遵义金融战场显身手

红军遵义金融战场显身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1-26 10:37

□周海平

遵义是贵州重要城市、黔北重镇,是红军长征以来进驻的最繁华的市镇,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是商业街,店铺整洁美观,每天照常营业,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买到。红军进城进行休整,经中央批准在市内可以使用银币券。银币券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中央苏区发行的纸币,壹圆银币券面值与一块银元相等。

银币券发行及时

银币券的发行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金库储备(金银珠宝、银元、白区通用纸币)为货币发行准备金。发给红军一定数量的银币券,由红军持银币券到遵义街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同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遵义市区设立多个货币兑换处,便于遵义市民收到银币券后去货币兑换处换回银元、白区通用纸币。设立货币兑换处的目的是宣传红军的货币政策,让群众方便、放心使用银币券,配合银币券尽快进入正常流通。银币券发行、货币兑换处设立后,红军和银行的同志们遵循买卖公平的原则,所用的银币券完全可以按日及时兑现,很有信誉,受到群众欢迎。

红军持银币券可以顺利购买部队需要的粮食及生活必需品。据资料,由于红军买卖公平,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青睐,遵义城内大街小巷的面馆、酒楼、书店等地方因红军的到来而热闹了起来,生意是红军到达之前的好几倍。长征以来就这一次可以使用银币券,红军战士都很高兴,能买到牙粉、牙刷、肥皂、茶缸、雨具等日用品,最需要的胶鞋都卖完了。红军使用的银币券数量有限,很多红军想买些其他物品,却因没有银币券或银币券额度不足而买不起。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发行银币券的开始几天,发行量较小,这可能是考虑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货币发行准备金有限,为防止货币兑换处发生挤兑。由此可见,银币券的发行对红军长征途经遵义进行休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食盐的低价销售加大了银币券的发行量

20世纪30年代遵义的食盐都来自四川自流井,路远且运输困难,一直为垄断紧缺物品。红军进入遵义前,军阀、地主等相互勾结,囤积了价值上10万元的食盐等物品并以昂贵的价格出售。群众很难买得起食盐,一块银元只能买到二三两食盐,老百姓将一小块盐巴当宝贝一样。现在加碘食盐由盐业公司精加工并专卖,是价格低廉、非常普及的生活必需品,但在那个年代的遵义却成了“奢侈品”。许多穷苦百姓因买不起食盐、身体中缺碘而患上大脖子病。红军进驻遵义后,没收了大量官僚、资本家的食盐,将一部分分发给穷苦人,一部分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平民百姓。为了提高银币券的信誉,张榜公布购买红军的食盐只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银币券,每壹圆银币券可买一斤食盐。人民群众传开了,影响很大。红军卖食盐时专收银币券,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红军货币的信誉度,更让群众了解到红军让利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红军是穷苦百姓的好军队。当地群众卖出自己的物品千方百计弄一块银元去兑换银币券,再用银币券去购买珍贵而价廉的食盐,形成货币流通的良性循环。

食盐供应充足,又是低价销售,这对群众和红军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好事。一方面,穷苦群众为了多买廉价的食盐不仅到货币兑换处兑换银币券,还一再向红军战士兑换银币券。红军战士尽力设法给予兑换,当时卫生队和市内有关单位的银币券差不多兑光了。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另一方面,食盐的低价销售,让红军能更好休整。许多原来关门的商店又开门营业了,红军战士购置了大量的必需品,补充了给养。是食盐的低价销售加大了银币券的发行量,在市场活跃的情况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也需要投入更多货币,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

红军长征撤离遵义前回笼银币券

黎平会议上,中央改变了到湘西落脚的计划,决定到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建立新苏区。到达遵义之后,中央发现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想象出入很大,贵州并不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适宜地区。当时的黔北盛产鸦片,粮食很少,烟毒泛滥,严重影响了青壮年男子的体质,以致兵源有不少困难。加上黔北人口相对较少,少数民族又多,共产党的影响薄弱,地形条件也很不利,红军在此难以得到发展。于是中央政治局同意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改变黎平会议的决定,到川北或川西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红军决定迅速撤离遵义。

红军撤离后,遵义将成为国民党统治区,银币券不能流通,而国民党军队对持有红军货币的人的手段非常残忍。为了避免红军撤离后敌人迫害持有银币券的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防止在红军撤离前夕银币券贬值,甚至产生金融混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红军撤离前用实物、银元或国民党的法币,尽最大努力把市面上流通的银币券从群众手中兑换回来。

1935年1月1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接到转移的命令后,及时贴出布告,通知社会各界人士持银币券到指定地点兑换银元、国民党的法币。部队撤离遵义前夕,红军“没收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闹市区丁字口、万寿桥、狮子桥等处,摆上银元及布匹、棉纱、粮食、食盐等货物,通宵达旦让群众兑换或选购。据曹菊如回忆:“要离开遵义的头一天晚上,银行工作人员用现洋兑纸币,兑到将近天亮才结束。虽然大家熬了一个通宵没有休息,还是心情振奋地离开遵义,赶上队伍继续向前进发。”银行的同志通宵达旦地为群众办理兑换工作,许多老百姓看见红军如此为群众利益着想,舍不得将手中的银币券拿出来兑换,便珍藏起来留作纪念。红军在撤离遵义前基本回笼了银币券。1月下旬,红军到达赤水河边。在土城战斗中,为防止苏区货币散落被敌利用,奉命销毁了在遵义发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6月,遵义专员公署出具布告,对留存社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银币券进行了收兑,只有极少数银币券流入民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景德镇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