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1-18 08:00
□郭东东
2012年,我国启动“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随着2016年《“健康中国2023”规划纲要》发布,癌症防治工作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癌症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效果,包括癌症三级防治体系的搭建、癌症防治知识的普及、全国肿瘤数据登记和监测体系的完善等。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经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2022年的43.7%,距离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目标46.6%又近了一步,如期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保险作为癌症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癌症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保险人群癌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保险产品在癌症防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保险如何更好服务癌症防治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 癌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过去十多年间,保险行业的癌症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分性别来看,女性癌症发生率的上涨速度要高于男性,主要原因是受到筛查技术进步的影响,如甲状腺超声技术的普及使得很多早期甲状腺癌患者被发现;同时,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使得很多早期肺癌患者被发现。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肺部筛查人群出现爆发式增长。不过也应看到,对于一些与感染和卫生条件相关的癌症,如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其发生率在过去十多年间出现了一定的下降。
由于保险人群与整体人群年龄结构的差异,保险人群的癌症疾病谱与整体人群也有一定区别。从2014-2018年的分性别和癌症病种占比来看,保险人群中占比最高的为甲状腺癌。综合考虑到早期甲状腺癌的严重程度和治疗费用情况,在2021年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中,已将一期甲状腺癌由重度恶性肿瘤调整为轻度恶性肿瘤,体现了癌症分级的概念,并提出对疾病定义及规范进行定期评估,以反映最新的医疗实践进展,保证疾病定义的合理性(见下表)。
截至2018年底,保险人群的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57.6%,其中男性为40.7%,女性为70.7%。保险人群的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高于全体人群,一方面是由于保险人群癌症疾病谱的不同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保险产品在癌症早诊和早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保险产品在癌症防治中的作用
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医疗措施延长预期寿命、减轻痛苦并改善生活质量。这与我国提出的癌症三级预防正好相呼应,即一级预防为消除或减少致癌的因素,如吸烟、喝酒、病毒感染、健康饮食等;二级预防为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为术后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保险产品在癌症的三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保险产品的癌症保障,如费用报销型的百万医疗险和定额给付型的重疾险,前者解决了客户的费用报销问题,后者解决了客户后续因癌症治疗无法工作而产生的收入损失问题。
二是新型的诊疗方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保险产品中,如质子重离子治疗、靶向药物治疗、CAR-T细胞免疫疗法等,保证了癌症患者能够接受更多先进疗法,从而提升癌症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
三是作为健康管理服务的一部分,如早筛服务、癌症绿通、全球多学科会诊等,促进了癌症风险管控的关口前移,并提升了癌症治疗效果。
三、思考和建议
过去几年间,各种癌症早筛和治疗技术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发挥保险产品在癌症防治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癌症基础数据的完善。数据是一切创新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促进癌症相关保险产品开发,建议从国家层面公布更多维度的癌症相关数据,如分癌症病种的癌症分期数据、分癌症病种的生存率数据和分癌症病种的治疗费用数据等。
二是癌症定义的定期修订。随着医疗诊疗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早期癌症被发现,其中有一部分早期癌症从严重程度、费用花费和预后生存来看,与中晚期癌症会有一定区别。因此,需要定期对癌症定义进行评估,适时进行修订,体现癌症精准分级的概念。
三是早筛技术与重疾产品的结合。早筛技术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癌症发生率的增加,但由于更多患者在癌前病变阶段或者早期癌症阶段被发现,所以从长远来看,晚期癌症发生率以及癌症后生存率都会有一定程度降低。因此,探索早筛技术如何与保险产品进行结合是行业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四是提升重疾产品的保障功能。目前行业主流的重疾产品为终身重疾产品,但终身产品本身的储蓄属性使得其保障性不足,在客户购买力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买到的保障额度不足。同时,部分责任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疾产品的保障功能,如轻症豁免责任。因此,建议后续重疾产品的开发可以往定期重疾方向发展,取消轻症豁免责任,真正体现重疾产品的保障功能,发挥重疾产品在癌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系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寿险与健康险、新风险定价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