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人身险产品转型三大趋势

人身险产品转型三大趋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1-05 08:05

□刘光耀

近年来,我国人身险行业进入了转型调整期,保险产品是人身险行业发展的载体,在波澜壮阔的行业起伏动荡中处于排头兵的位置,也将在行业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

我国人身险产品发展周期回顾

从产品保障性质来看,人身险产品可以分为寿险、年金险、健康险和意外险;从产品收益特征来看,人身险产品可以分为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和投连型。一般而言,人身险产品定价由三要素决定,即预定利率、预定费用率和预定发生率。对长期险产品而言,预定利率对保险价格的影响最大。回首1999年至今我国人身险行业发展脉络,多个因素决定了人身险行业的发展,各种产品都曾在特定时期独领风骚,作为中流砥柱贡献了大量保费收入。

寿险方面,普通型寿险具有锁定长期保证收益的特点,当预定利率较高时,其相对银行存款具有长期优势,因而容易成为储蓄替代产品。当预定利率较低时,分红险和万能险所提供的浮动收益部分可以弥补普通型险种的不足,更受市场的欢迎。健康险方面,重疾险因满足了客户对于未来重大医疗支出保障的需求,以及代理人渠道对于业务考核的要求,受到供需双方的欢迎。受益于2013年行业重疾标准定义和重疾发生率表的发布,重疾险逐渐成为消费者保险规划的必备要素,新单销售持续多年快速增长,重疾保费收入占据健康险大半壁江山。2017年起,在“保险姓保,回归保障”监管导向下,健康险开始发力,百万医疗险百花齐放,城市定制型医疗险(惠民保)异军突起,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也开始走向大众市场。

总结而言,我国人身险市场发展中,寿险业务占据绝对主导,保费收入占比约70%,健康险占比约25%,养老年金占比极低。寿险业务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是利率水平,深层次驱动因素则是客户对于寿险产品储蓄理财功能的需求。当寿险产品相对其他投资理财产品具有明显优势时,寿险行业发展就会加速,反之就会减速。

新形势下人身险经营环境的变化

根据中再寿险与波士顿咨询联合发布的《全球人身险市场经验及中国人身险转型研究》报告,人身险市场规模与结构受一系列直接因素和基础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也会对人身险产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引发人身险产品的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本文挑选五个主要因素逐一分析当前我国人身险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对人身险市场和产品转型的影响。

进入21世纪2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由中高增速进入中低增速。经济增速下降带来人们储蓄倾向增强,消费意愿降低。保障型保险作为非必需消费品,在消费意愿降低时购买意愿减弱,而储蓄和理财型保险的需求增强。

人身险行业的长期发展取决于人口结构。我国老龄化加速到来,人口红利逐渐转弱,对人身险行业的发展格局带来深远影响。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14.9%,预计2033年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022年我国新出生人口956万,2023年预计不足800万,人口出生率已接近当前日本的水平。我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并将长期持续下去。这对于人身险产品会产生很大影响。

人身险行业的中期发展受利率水平影响很大。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3%已经持续两年多时间,并且预期仍将处于低水平运行。长期的低利率水平对人身险公司的负债成本造成巨大压力,为避免利差损风险,首选应对策略是调低预定利率水平。这是寿险行业应对低利率周期、降低负债成本的必要举措。

监管政策对人身险行业和产品的影响多数是即时的。2017年以来,保险监管从严从紧,对于保险产品和保险销售的规范是出台政策较多的两个领域,这必将深刻影响人身险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从国际经验来看,税收优惠政策是刺激人身险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之一。为应对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第三支柱,我国于2022年推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每人每年可以享受1.2万元的税延额度。虽然养老保险产品只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可选产品之一,但它是唯一能够解决长寿风险的产品,对未来人身险保费规模的贡献不可小觑。我国于2023年推出了税优健康险2.0版本,虽然税优额度没有变化,但疾病险和长护险也可以享受税优,税优健康险的发展空间大大扩展。此外,国家还鼓励商保公司积极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商业长护险、慢病保险、普惠保险等领域增加产品供给。

我国人身险产品转型趋势

基于对当前经济、人口、监管等形势的分析,我国人身险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人身险产品的转型。

我国人身险发展长期处于销售驱动阶段,基于代理人人海战术、银保网点利益激励等措施来推动销售,产品相对简单、同质化高,销售误导严重,客户利益受损,保险公司渠道经营和产品运营粗放。在销售驱动模式下,一家寿险公司每年主推三五个寿险或年金产品,帮助销售人员完成保费规模和承保件数的考核,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往往难以被充分照顾。寿险营销渠道经过近几年的清虚增效,代理人数量锐减,但整体素质得以提升。根据监管规划,未来将进行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分级考试和管理,依据能力级别匹配销售复杂程度不同的人身险产品。在我国国民保险素养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将被充分重视,人身险产品的供给会更加丰富,千人千面的保险方案成为常态。老龄化导致我国保险消费主力群体将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根据国际经验,养老保险尤其是能够转移长寿风险的年金险市场需求将大大增加,预计养老年金将占有我国人身险总保费15%以上的份额。

在传统的规模导向下,为应对市场竞争,寿险公司以高收益产品吸引客户,以高佣金高手续费激励销售渠道,前者导致产品的利差越来越薄,后者导致产品费差损越来越大,新业务价值率日益下滑。当处于低利率周期时,利差损风险积聚,以利差来弥补费差损的战略规划更是难以实现,寿险公司的长期稳定经营面临严重威胁。2023年,监管部门一方面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降低负债成本;另一方面推行“报行合一”,降低费用超支,最终引导产品回归价值导向,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寿险公司为降低利差损风险,应逐步减少保证收益的普通型寿险产品供给,多销售分红险、万能险等含有“保证+浮动”收益的产品。

人身险市场经历了从单一的保险产品销售到“保险+服务”综合性保险计划的转变,产品竞争力提升,保司与客户的互动增加。市场上常见的保险与服务融合产品有“年金险+养老社区权益”“百万医疗险+健康管理”“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等。人身险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生态化产品体系,它包括客户细分战略、丰富的产品线、掌握服务领域头部资源、鲜明的品牌特色等。大型寿险公司都已确定自己的康养战略并坚定实施,中小型寿险公司普遍在细分领域寻找赛道并制定差异化经营策略,在产品与服务的融合方面加大对优质服务资源的获取。

(作者单位:中再寿险战略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