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记者观察:注入金融活水

记者观察:注入金融活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1-04 07:55

□记者 鲍曼君

非遗文化不仅要保护,还要传承与发展。推动非遗由“文化遗产”变成“文化财产”、“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资产”,才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因此,活化非遗,金融是重要抓手。

金融能推动非遗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打造区域“金融+文旅”融合,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打造“产业+文旅”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红色文旅,推进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景区,为非遗文化传播搭建广阔平台,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传播氛围;推动文旅消费品创建,提升文旅消费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

金融能融通资金支持非遗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如,对符合条件的非遗文化研究探索其文旅领域价值,不断激活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对符合条件的文旅领域重大项目优先列入政府开发性金融项目支持;加强非遗文旅新业态培育,对优秀省级研学基地予以奖励等,都将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活态呈现”。

金融赋能数字化,借助科学技术,让消费场景更好地融入生活,活化非遗,促进消费。如,构建“非遗+电商平台+产业基地+销售网络+金融创新”平台,把“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文旅融合”做实做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全力推进文化振兴,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以农信系统为例,可充分发挥农信机构点多面广、社区服务点覆盖全的优势,为非遗文化产品提供宣传推介平台,全力推进非遗传承、文化下乡、文明乡风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在采访福建省农信联社理事长李卫民过程中,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乡村振兴主办行的发展思路始终贯穿其中。近年来,福建省农信联社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从金融助理转变为金融指导员。用好这支队伍,在非遗文化传承上,逐户对接非遗文化传承人,全力解决非遗项目资金需求,帮助他们扩大产业规模,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推动非遗融入日常生活,为非遗文化事业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