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深入贯彻操作风险管理监管新规

深入贯彻操作风险管理监管新规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01-02 07:42

□中国农业银行内控合规监督部

操作风险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且往往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交织在一起,扎实做好操作风险管理始终是商业银行强基固本、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商业银行加强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将监管要求转化为内部行动,保障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把握《办法》的重大变化

与2007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相比,《办法》在保持操作风险基本内涵不变的前提下,作出重大调整,既从整体上重构了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又细化明确了治理与管理责任、管理流程和方法,较好满足了当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需要。

树立标杆。《办法》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既对标国际监管实践,也对标国内银行良好做法,还适应针对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从而为新时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树立新标杆。如近年来,金融市场受疫情、主要经济体经济不景气等的影响,复杂性、脆弱性加深,产品、期限、技术、交易模式等风险交叉,银行机构风险事件和案件呈现多发态势;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和风险管理的渗透成为管理难点。《办法》对此进行了回应,要求加强运营韧性、业务连续性、重大变更、数据安全管理以及压力测试,积极拓展管理工具。

明确方法。《办法》至少可以从三方面提供指导,为商业银行建立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提供监管标准。一是明确管理框架,详细规定了“两会一层”、“三道防线”、专业部门、附属机构、分支机构的管理职责;从制度建设、风险偏好、信息系统、风险文化、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信息披露等7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二是细化管理流程方法,明确识别评估、控制缓释、监测报告、资本计提等全流程管理关键环节要求,并将内部控制作为重要手段,还专门提出业务连续性、业务外包、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管理要求,在附则中明确相关定义和示例。三是允许差异化管理,不同类型机构、不同规模机构适用不同的管理要求、不同的过渡期。

促进管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办法》与中央精神高度契合,提出审慎性、全面性、匹配性、有效性管理原则,强调了风险为本理念,要求重视风险苗头和潜在隐患,有效识别影响不利因素,配置充足资源,及时采取措施,提升前瞻性。还详细规定了检查评估、整改通报、行政处罚等监管措施、监管手段。因此,贯彻落实《办法》,既是监管要求,又是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抓手。

二、正视差距明确方向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颁布后,国内银行机构都加强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不断夯实操作风险管理基础。以农业银行为例,早在2007年就在总行设立了专门管理处室,在审慎型风险偏好引领下,逐步建立了覆盖5级机构的组织体系、较为健全的制度体系、功能齐全的信息系统;坚持全流程管理,有效运用“三大”工具,突出抓好法律、IT、案件、外包、模型等子类型风险管理,以及重点业务领域、关键控制环节、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管理,狠抓风险文化培育等基础性工作。

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内银行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不平衡性还比较突出,有的资源配置不够到位,有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有的管理工具创新不足,有的管理有效性有待提升,以至于造成巨额损失、重大影响,甚至极端后果。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员工异常行为持续演变,资本约束、监管约束、市场约束加剧,都给银行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带来新挑战,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与时俱进。

银行机构应当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风险为本理念,以贯彻落实《办法》为契机,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等监管新政策,找到问题所在,明确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工作转型升级。至少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系列宣贯活动。比如专题培训、集中研讨、同业交流等,统筹融入本机构风险合规文化建设。二是做好外规内化、内规建设。围绕《办法》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基本制度、专项制度、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三是持续强基固本。全面开展对比分析,建立差距清单,明确工作任务、推进措施、完成时限、负责部门,实施项目化管理、销号管理,尤其是要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地实施。

三、加强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

《办法》条文多、变化大、要求高,加上操作风险本身涉及面广、风险来源多、管控重点差异大,银行机构在全面贯彻《办法》,健全管理体系的同时,要关注以下重点事项:

坚持风险为本配置资源。坚持把管理资源优先配置到风险较高的机构或领域,推进组织体系建设,细化明确“两会一层”、“三道防线”、各级机构管理职责,配好管理专岗和专职人员,做实常态化“双线”报告。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持续推进管理集中、上收,对关键控制点加强机器控制,适度开展业务外包,健全数字化、集约化管理体系,加强对基层机构的穿透式管理,减少重复建设,防止战略传导层层衰减。同步贯彻《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坚持以“计量”促“管理”,以经济资本的节约展示管理成效,传导风险管理要求。坚持开展风险文化培育,推动全行树牢认识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意识,增强管理内生动力。

积极拓展管理工具和方法。加强风险偏好引领,明确定性、定量指标,嵌入经营管理全过程,树牢操作风险管理基调。坚持用好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等基础管理工具,积极运用事件管理、控制监测和保证框架、情景分析、基准比较分析等管理工具,推动与案防合规领域监测工具结合。坚持把内部控制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抓手,推动各级机构、各条线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和自我评价,夯实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围绕过程与结果设计考核指标,表彰有效堵截案件和事件、主动抵制或检举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的机构和个人;优化自查自纠机制,广泛征集内控建议,引领全行主动加强管理。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理。坚持做好运营韧性管理,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与恢复处置计划、业务连续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外包管理,有效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坚持做好重大变更管理,围绕新产品研发、新机构设立、新商业模式拓展,流程、系统重大变革,认真开展风险事前识别评估。突出抓好子类型风险管理,持续健全法律风险、IT风险、模型风险、外包风险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欺诈风险一体化防控,突出内控机制建设、员工行为管理,构建案件风险全链条防控体系。坚持做好机构、条线风险合规画像,针对风险较高的分支机构、业务领域深入开展风险治理,实现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自觉接受监管和市场约束。坚持把外部监管、市场约束转化为推动内部管理的动力和自觉行动。加强监管合规能力建设,变被动接受监管为主动沟通汇报,定期分析监管机构对同业采取的监管措施,有效把握监管动向;高度重视监管检查、监管评级、监管通报、监管处罚中涉及的操作风险问题,有效运用内外部审计、一道防线自我检视、二道风险指导监督,推动操作风险管理改进。全面及时报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情况,及时报告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年度操作风险管理情况,积极依规披露操作风险管理情况和损失数据,自觉接受监管机构、资本市场、社会公众的检验,以高质量的操作风险管理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