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2-14 08:08
□记者 樊融杰 冯娜娜 实习记者 英草卓玛
加强风险防范,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围绕这一主题,多位行业专家进行了专业解读。
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正在稳妥推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对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关于中小金融机构化险事宜,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对银行业而言,重点是进一步做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对此,他提出四方面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重点,建议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改革化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确保改革化险工作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同时,对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也应有指导性意见。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采取更多措施,支持中小银行更好地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让中小银行能够持续通过资本补充来提高发展的稳健性,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地方党委、政府也应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支持。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认真按照“一省一策”要求,设计具体方案。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各省份要根据不同情况,兼顾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双重目标,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不同地方改革的重点和次序应有所不同。
四是强化银行主体责任。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中小银行一定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制定科学务实的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在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定位,进行更精准的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逐步迈上特色化和精细化发展之路。
促进房地产、地方债稳健运行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相关风险备受各界关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12月13日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重点经济工作,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要完善相关的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有效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的方案,债务低风险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应继续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调整房地产企业融资“三条红线”要求,暂缓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支持银行更有意愿、更有能力满足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应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规定,在确保资金不被挪用的前提下,更灵活地满足房地产企业资金日常使用需求。创新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新模式,如鼓励银行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大对“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服务。同时,要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作用,如用好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加快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通过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
“从需求侧看,应继续调整优化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实施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更好地提振居民住房消费信心和能力。同时,加大支持‘租购并举’,促进长租房市场发展,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加快探索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董希淼认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认为,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房地产领域风险增多,既与市场自我调整有关,也与政策过激、步伐过快有关,换言之就是“破”得太快,而“立”的方面还没有建立。“先立后破”调控思路的出台预示着未来在风险处置的节奏和力度之间将更加注重宏观均衡。例如,在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构建中也将更加注重引导房地产市场“软着陆”。事实上,除了房地产领域,地方政府债务、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也存在类似的“先立后破”问题。
除房地产外,地方债务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得到有效应对和化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将是2024年财政政策的一个关键点。为此,在2023年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发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2024年监管层还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现有平台经营性债务进行大规模重组,核心是展期降息、全面弱化地方债务风险对金融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潜在影响。王青判断,2024年若需要为基建投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准财政性质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有可能在原有7399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